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平讲平说2215期:《易经》告诉我们好朋友如金如兰,三国时有人和诸葛亮结为金兰之好,但一不小心得罪了自己的领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趙玉平
平讲平说2215期#
说到交朋友,我们都会说一个词“金兰之交”。你看,说评书的讲到“刘关张”都会说“刘备、关羽、张飞结为金兰之好”。平时我们也会听到这个说法“谁谁谁和谁谁谁义结金兰”,一般指的就是成为好朋友,成为兄弟一样的关系。
那么这个“金兰之好”、“义结金兰”这个典故是从刘关张身上来的吗?告诉大家还真不是。不过这个典故真的是来自于三国,他跟另一个人有关,这个人是谁呢?诸葛亮。很多人就会觉得,难道诸葛亮跟刘关张义结金兰、桃园四结义了?不是那么回事。诸葛亮义结金兰,那是另有其人。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禅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蜀汉之主。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就发现两国的关系出现了改善的征兆。因为火烧连营七百里杀得刘备大败,手下好几员大将都临阵战死了,所以刘备跟江东孙权就结下了仇,这关系不好修复。现在老领导走了,新领导上任了,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的契机。
抓住这个时机,孙权决定派一个使者到西川走一趟,修复两国本来就已经紧张的关系,这个使者姓“张”叫“张温”。张温很年轻,他大概比孙权要小十岁左右。按照史书记载,“张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大家听听这八个字,这个人有才华、有颜值、有志向、有胸怀,所以他受到顾雍、张昭等人的认可和赞赏。
孙权对张温也另眼看待,年纪轻轻二十多岁提拔他做了议郎,紧跟着三十刚出头就做了辅义中郎将。担任东吴使者出使西川的这一年,张温只有32岁,这也算是少壮派青年才俊。张温到了西蜀以后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外交工作,对西蜀和东吴的关系修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张温的才华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诸葛亮就很认可张温。当时有一本书叫《吴录》,《吴录》当中就写这件事了,说“张温拜中郎将,聘蜀”。什么叫“聘蜀”?就是出使蜀国。“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你看这个“金兰之好”说的是诸葛亮和张温。什么是金兰之好呢?要解释这个词,我们可以往上推到《易经》。
这四个字来自《易经》,《易经》当中有一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二人同言,其臭【xiù】如兰”。说两个人如果情投意合、同心同德,他们的力量可以切断坚硬的金属,形容力量大嘛。如果两个人心意相投、言语相通,那种感觉就像兰花一样幽香静美。所以用“金”和“兰”形容这个人情投意合、同心同德的那种心理状态和感情状态。
进一步我们会发现,金子比较坚硬,而兰花高洁、优雅,所以接下来金和兰还可以形容感情牢固,并且志向高雅。所以后人就用“金兰之交”和“金兰之好”形容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进一步就衍生成“义结金兰”,指的是拜把子成为兄弟。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典故是个好典故,关系是个好关系,但结局并不太好。张温跟诸葛亮成为金兰之好,他回到东吴之后,就四处宣扬诸葛亮了不起,又有能力、又有才华、又有境界、又有水平。大家想一想,在孙权手底下夸诸葛亮好,什么意思?当着中国移动的领导说中国联通经营水平高,那就犯了领导的忌讳了。而且张温还跟诸葛亮成了金兰之好。你是孙权手下的大臣,你跟诸葛亮成了金兰之后,私人关系特别好,经常说悄悄话,那岂不是犯了大忌!
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大家就能理解《三国志》上记载。周瑜第一次见刘备,态度特别冷淡,距离特别疏远,谈了几句赶紧就分开了。说明什么?说明周瑜有智慧,他不犯忌讳、不踩雷。作为一个大臣,一个顶梁柱,你跟对手的老总发展了个人的关系,以后你在这个团队还怎么混?
说到这儿,你就能明白,张温这个人确实有才,但是政治上还不太成熟。人际关系上又有点锋芒,喜欢冒尖,这一下就遭了孙权的忌恨了。大领导要收拾张温太容易了。后来就找了个理由,把他就给抓起来了。虽然没有治重罪,但是永不录用。张温不到40岁,就郁郁而终去世了。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也看到,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大家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地把私人感情带到职场上去,把个人关系带入工作当中,这个区隔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守住边界线。
关于这件事写《三国志》的陈寿是怎么评价的呢?陈寿说张温这个人“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就是这人确实有才,但是缺乏风险意识,缺乏政治经验,对人际关系领会得不深、不够成熟。所以最后给自己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和不幸。
我们做点总结,“职场从来有风险,说话办事要收敛;领导看你不顺眼,有功有才也很惨”。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这些年,赵老师写的那些书#
趙玉平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微信ID:pingjiangpingshu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