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读书笔记

“今天立冬,去年更新的周总结停更在立冬那一周。不平凡的2020,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太渺小幼稚,甚至觉得有点做作。今天忽然间想到好久没更了,读了一下自己居然也被自己的文字温暖了,想到曾经的自己总想在忙碌之余想给自己的生活一个不一样的角落。现在的自己越来越忙碌,希望能以一个新的方式保持更新,毕竟今天一看都有20多个粉丝了,哈哈。”
今天更新下一篇关于《我决定简单地生活》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我读的是电子版,作者佐佐木典士,书是9月初的下午一口气读完的,写的简明不啰嗦,但观点有很多重复的(可参见我后面摘录的55条准则)。今天一口气整理了一下9月份开学后一直没有时间整理的读书笔记。

01

先记录下刚读完的感受,写于2020年9月1日。
今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了《我决定简单的生活》,里面说我们目前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巨大,相当于五万年前人们一整年的信息量,现代人的大脑的容量与5万年前相比几乎一模一样,人也没有办法立马给自己升级内存。所以就相当于用一个不能升级的很久之前的旧电脑处理现在的问题,自然很慢,那解决的办法肯定是要删除不必要的东西。“剔除”不必要的档案与程序,让硬盘减少负担。
书中还提到,如果想要极简生活,就从现在开始。我之前读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很多整理极简类等书,各种视频也没少看,总想着现在天太热了,收拾东西容易出汗,再收起来就容易发霉,或者说最近没有太大块的时间。看到书中的这句话,我醒悟了,照这样下去,我永远不会有时间,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于是把家里的各个柜子都打开,拍照,整体把握一下有多少物品,加下来就要正式把所有衣服堆成小山,怦然心动断舍离了。虽然我自己的衣服都已经建立了excel统计表还有衣橱PPT,但每次断舍离都是对衣柜里有的或者看着表格进行的,或者要搬家边收拾边整理,这次我要来一次完整的把所有衣服堆一起的,我想体验下看看会不会不一样!(确实不一样了!!!)
还在书中读到一个词“镜像神经元”,想到之前读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于是找到去年的日记本,看看能不能帮自己回忆下,没想到居然看到很多地方写看广场舞,于是想到当时看完很舒服,是因为“镜像神经元”这下不会忘了。
文中还提到乔布斯深受日本禅宗的影响,师承曹洞宗的僧侣乙川弘文。我查了一下曹洞宗:
曹洞宗,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五家七宗)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曹山本寂在宜黄吉水(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原来叫吉水))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后道场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
来自百度百科

02

接下来是我按章节整理的内容,有一些个人的点评。
第一章 极简主义者的诞生缘起
(1)泛滥的信息和物质 (2)具有取代性的产品和服务业的发
(3)311东日本大地震
你的不幸并不是来自于遗传、环境、性格或是过去的心灵创伤,而是泛滥的物品耗损了你的幸福。
极简主义的界定没有限制性规定(并非要少于100件等等),作者认为极简主义者符合这样两个特质: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
减少物品数量不是目的,极简主义是帮每个人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方法”。
第二章为什么物品变得如此泛滥
所有东西都是某个时刻特别想要,无法想象到手后“习惯”到“厌倦”的心情。
“功能性”才是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标准。现在绝大部分物品并非以“功能”取胜,而是人类基于其他目的使用这些物品,并且花费大量的心力和时间去维持和管理。
自我价值包括外表和内心的价值,但内心的价值非常难表现,需要花时间才能让人看到,因此透过物品能迅速达到突显内在价值的目的,但过分依赖这种便利,会陷入物品泛滥的困境中,进而反过来吞噬自己,时间、精力都被化身为“自己”的物品无情夺去。
第三章 减物法则大全
55项终极舍弃法则(虽然是55项,有些特别相近)
舍弃“无法舍弃”的刻板印象。(弄清楚无法舍弃的真正原因)
舍弃是一门“技术”。(不是丢弃的过程花费时间,而是下定决心舍弃物品花费了时间。舍弃是一门一辈子受用的技术。)
舍弃不是“失去”,而是“得到”。(我们将拥有超乎想象的时间、空间、便利性、自由和重生的能量。懂得舍弃能让我们拥有更多。)
找到无法舍弃的理由。(请一遍触摸着物品,一遍扪心自问,到底为什么无法舍弃)
你并非“无法舍弃”,只是“不愿意”而已。(人都喜欢维持现状,享受安逸。舍弃物品需要行动,而“维持现状”是轻松的选择。)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真正重要的事。(大脑需要删除多余的事情,才能快速地运转)
从“现在”开始舍弃吧,一切从舍弃开始。(不必等到完全掌握技术后才开始舍弃。如果等沉下心来有时间了再舍弃的话,那么,那一刻永远都不会到来。最好的办法是一边舍弃一边磨炼技术。赶紧准备垃圾袋开始吧)
“舍弃”后不会后悔。
先从垃圾开始下手。(首先从显而易见的“垃圾”开始下手。例如空罐、空的便当盒、过期的食品、破了的衣服,坏了的物品等)
同一样东西超过两个以上也要丢掉。(扔掉不喜欢的、没在用的、不好用的。我个人觉得如果实在舍不得,收起来多余的,先用新的好用的,转换一下“等旧的用坏了再用新的”的观念)
舍弃一年没用过的物品。(个人觉得还是要分具体情况的。不过对于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如果还没有拥有的话可以考虑租借,停止浪费金钱和精力在维持与管理这些杂物上,比如擦窗机器人等,很多人买了一年也用不了一两次)
舍弃因虚荣心而囤积的物品。(不用浪费精力去维持或管理周围的物品,能物尽其用,使用时能够感受到快乐,这样的物品才是自己喜欢的物品。请舍弃因为要通过物品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而拥有的东西。)
区分“必要”和“想要”的物品。
将难以舍弃的物品拍成照片。(难以舍弃的其实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跟物品相关的回忆。)
数字化的回忆方式。(可以将照片信件扫描成电子版,并用日期和场所命名文件,注意好备份)
不要负担同居人“杂物先生”的房租。(杂物先生不仅不帮忙做家务,反而加重了我们的家务负担。请立即将杂物先生赶出门,或帮助肥胖的“杂物先生”减肥)
丢掉“整理”“收纳”的念头。(与其依赖整理收纳术,不如减少物品的数量)
首先要丢的是“收纳用品”。(作者是说丢弃收纳用品后,人们会想办法处理里面的杂物。我觉得这个都可以吧,先减少用品后也会慢慢舍弃多余的收纳用品。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让死角只是死角。(不用费心的去利用死角,空无一物的空间更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舒适)
舍弃永远不会到来的“有一天”。(买家电的附属品,不明用途的螺丝、电线等,空的糖果罐、漂亮的纸袋等、有一天会读的英文教材等等等,这个“有一天”永远不会到来,请丢掉“现在”不需要的东西。)
舍弃“曾经”的执着。(针对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过去的物品等)
舍弃“早已被遗忘”的物品。
舍弃的时候放弃成为“创意大师”。(没有用的饼干盒,想再利用,想DIY等,几乎所有的创意都是为了逃避舍弃物品而勉强想出的。不管自己想出多么美妙的创意,都不要相信)
舍弃“回本”的念头。(价格昂贵的东西就像不断贬值的股票必须抛出一样,承认亏损,及早放手)
舍弃“存货”。(主要是日用品,如果了解家里的使用量,囤货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超出家里的使用量。最好是每次用完了再去买。)
感受“怦然心动”的感觉。(最喜欢的整理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的理念)
利用拍卖代理网站处理杂物。(可以根据国情选择捐赠、闲鱼等等)
利用拍卖网站,再次审视物品。(其实就是跟丢弃的物品对话的过程)
利用上门收购。(大件家电等、书籍可以用多抓鱼、捐赠有很多上门的)
不要以“购买价”来衡量。(对于自己拥有的物品,人总是容易过高地估算价格。哈哈,是的)
所有商店都是你的“仓库”。
整座城市都是你的“居家空间”。(把“客厅”设置在咖啡馆,餐厅设置在各种餐馆,将整个城市当做自己家的“房间配置”,就能幻化出无限可能)
舍弃不热爱的物品。
舍弃不会再次购买的物品。(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或需要这个物品,一个有效方法是问自己:如果这个物品丢失了,我会不会以同样的价格再买一个呢?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它就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我觉得夫妻朋友关系也可以这样问,哈哈)
舍弃礼物吧。(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友情或爱情)
以逝者的角度思考。(假设自己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留下来的东西不给家人造成困扰?)
减物后留下来的物品弥足珍贵。(重要的人生回忆会自然地保留下来)
切断杂物的“连锁”效应。(拥有了手机,要增加手机壳、贴膜等,物品会召唤更多的物品,所以要切断源头)
舍弃所有收藏品。(如果你做不到专家那种程度,请立即丢掉)
别人有可以借。(哈哈,都这么想就坏了。毕业纪念册作者也是建议借同学的)
租得到的物品就用租的。(先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如果使用频率高,非常喜欢,想要好好钻研或利用的产品,再购买也不迟)
在网络上公开舍弃的杂物和房间状况。(向周围人宣布,起到被监督,以及吸引亲友的共同参与)
让生活从零开始。(假设我们身边没有任何物品,从持有物零开始,而且每天只能拿一样物品,会第几天拿这个物品,从而发现重要物品的实验。对自己拥有的物品提问:如果物品被偷走了,会以同样的价格再买一个吗?假设下周要搬家了,会带走这个物品吗?)
尝试“暂时”舍弃。(暂时的舍弃,跟物品保持距离,根据舍弃物品种类的不同,设定看看没有这个物品能不能照常生活一周或一个月)
舍弃颜色鲜艳的物品。(选择白色、米色、灰色、木本色等柔和的颜色)
买一件新物、减一个旧物。(这个不同的整理书有不同的看法,看自己具体情况吧。如果物品数量已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比较好贯彻)
“协和效应”和“沉没成本”。(已经投入且不可回收的支出称为“沉没成本”。但为了不再继续浪费钱和时间,有时候就是需要壮士断腕之举)
承认失败,当做花钱买经验。(有的是因为试穿试吃不买不好意思,或者看别人穿着很好看,跟风却不适合自己等,买错东西最重要的就是立即放手)
把买来的物品当成“借来的”。(以谦虚的态度珍惜物品。提到作者的一个朋友买的衣服会把吊牌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袋子里,方便二手处理)
不要因为便宜而购买,也不要因为免费而收下。
“烦恼”要不要舍弃的时候选择舍弃。(对必要说yes,其他说NO。如果总是比较选择哪个,永远无法付诸行动,建议采取“烦恼就舍弃”策略,烦恼该不该丢的时候就选择丢掉)
真正必需的物品一定会回来。(不用恐惧丢掉一个物品后,以后会不会再也找不到)
表达感谢后丢弃。(这个方式会让你真正的审视物品)
消耗内心能量的杂物。(扔掉还可以使用的物品确实浪费,但买了不用,也是浪费的行为之一)
因为舍弃,所以难忘。(直到丢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丢掉了更难以忘怀?)
15项进阶版减物法则—治愈“减物癖”的药方
令人满足的并不是物品的“数量”。
将个人服装制服化。穿最适合自己的基本款,也是一种时尚理念。时尚是一种乐趣,可惜在这个时代已经发展过剩。
拥有很少物品的人很有个性。创造丰富个性的并不是物品,而是“经验”。极简主义者比起物品更注重经验。
如果5次都想丢的话,就扔掉吧。
“测试”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稍微的“不方便”反而让人感到快乐。(作者把毛巾换成小毛巾的经历)
怦然心动的物品也要扔掉。(主要是讲旅行时的纪念品,只看不买,更能享受旅行)
趁健康时整理“生前遗物”。就算那一天不幸离开这个世界了,也不会给周围的人造成太大的麻烦。
减少物品,不会减损自身魅力。
颠覆物品的使用常识。(举了近藤麻理惠自然晾干清洁海绵,减少吸盘挂钩等)
不要想太多,尽管放手去丢。
不要进行“比谁物品少竞赛”,不要苛责持有物品的人。
“减物癖”和“囤物癖”都是一种病。减物和囤物都能带来刺激和快感,绝对不能过于固执。
极简主义是一种手段, 是揭开未来人生的“序幕”。接下来的“故事”需要各自编织。减物不是目的,减物后所追求的“重要的事”才是目的。
极简主义没有正确答案。通过极简主义,找到自己珍惜的重要事物。
第四章 丢掉东西改变我的12件事
拥有更多时间。减少了欲望带来的时间浪费;不再被媒体与广告影响;减少购物时间(作者挑选物品的基准是小巧、轻盈、不占空间以及一物多用);家务时间大大减少;极简主义者搬家只需要30分钟、浑浑噩噩的时间也减少了;找东西的时间减少再也不会遗失东西;有充裕的时间架构幸福人生;能悠闲地享受时间,启动潜藏在大脑的“预设模式网络”(什么也不做发呆时候启动的);时间的富裕能现在立刻体验幸福;不被琐事追着跑。
享受更好的生活。整洁的环境让人愉悦;物品越少,家务越轻松,唤醒了物品的“归巢本能”,养成打扫的习惯,过好每天的生活,喜欢上自己,内心充满充实感和快乐。
感受自由,获得解放。彻底实践极简主义后,会变得不再与他人比较,丢掉了多余的自我意识,不再执着自己的虚荣心,不用羡慕杂志里介绍的生活,无需在意别人的目光,解放自己,活得自由;可以从世上无数的信息中解放出来,各种桥段广告语跟自己无关、华丽的橱窗、积分卡、高性能的新产品、建设中的新公寓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不再与他人比较。与其为了跟别人比较不断买东西,不如提高行动力来不断累积经验,也无须追求独特经验,日常的生活经验已经足够。
不用再害怕他人的目光。个人服装制服化,不再那么介意别人的看法,以前自己走在街上总忍不住想别人对自己穿着的评论,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自己想得太多;只有自己才会介意一个人烤肉,别人的看法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证明的。
成为行动派。原来内向的自己改变了;与其“不做后悔”,选择“做了后悔”。
专注度提高,忠于自己。减少物品后可减少“沉默的待办事项”,让人着手做更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向更好的目标迈进;乔布斯开会时会对不必要出席会议的人说,你不需要出席这次会议,谢谢。他做任何决策时,只希望跟极少数的顶尖人才一起决定,同意的印章越多,创意就变得越无聊,实现的速度也越慢;拒绝垃圾信息,有一种信息被称为“垃圾信息”,包括网络新闻等一些毫无价值的信息,第一眼很吸引人眼球,但看完以后就忘掉,纯粹用来消磨无聊时间,过于贪恋这种垃圾信息,会陷入“信息代谢症候群”的状态;减少网络联系;冥想、坐禅、瑜伽,注重自己的内心;作者还提到以前的自己只看名著,只关心大家喜欢的事物,效仿伟人,或者效仿伟人身边的著名评论家,学到的知识都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需要时也无法派上用场,谈论的时候无法运用自如,只能努力理解对方的话,装作擅长倾听的样子,或者担心被人认为是笨蛋,所以绝不主动开口,而极简后的自己几乎不接触无聊的新闻和八卦,对于别人制作的作品或别人发生的事情不再评论,比起他人的声音,更相信自己内心涌现的想法,回归自我。
勤俭节约,环保生活。买东西的时候会认真考虑,不会乱花钱;现有物品已经能满足自己,物欲减弱;工作上运用极简主义的话,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回报。把钱花在经验和人上,享受旅行、接触大自然,用作路费,去见想念的人等。
身体健康,内心平静。
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杂物减少,吵架机会减少;如果有真心相待的朋友,TA一定会回到你身边,你需要的人际关系也一定能修复;长寿的人都有富足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产生共鸣的“镜像神经元”。
活在当下。未来无法预想;只做今天该做的事;专注眼前的“现在”;丢掉“过去”,享受“当下”。
懂得感谢。当一个人细数自己缺少什么的时候,对于自己拥有的物品就不会感激。感谢足以抵抗“厌倦感”。
第五章 不是变幸福,而是感受幸福
丢掉“幸福范本”,人的幸福50%来自遗传、10%来自环境、剩下的40%来自日常行为,所以环境的影响力只有一成(大家所说的房子车子等);人无法“变”幸福,幸福只能在发生时“感受”,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能随时感受幸福。幸福取决于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