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原阳民协、故道文苑携胖妮开心炒房联合征文“家乡年味”(九)《儿时的年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故道文苑
编者按:
又临岁末,新年将近。原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故道文苑、胖妮开心炒房联合举办的我心中的“家乡年味”征文比赛也已拉开序幕。当年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春节是热闹的,人们满满的幸福感觉。这些年,日子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仿佛在繁华中缺失了当年年味应有的那种感觉。请欣赏作者心中那最难忘的春节回忆!
(九)
儿时的年味儿
文/李玉凯 图/网络
又到年终,很多人都算计着给家人尤其是自己添置些实用的年货和新潮的服装。哪个商场打折,哪个网站搞活动,群里圈里大家讨论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目见耳闻,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来。
一进入腊月,人们便焦急的盼着过年。然后就一天天的数,一日日的盼,“还有二十九天……”、“还有二十八天了……”、“还有……”就这样,数着盼着,盼着数着,期盼着年的到来。特别是过了腊月初十,乡村里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打扫庭院、收拾屋子、购置年货,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去赶赶年集,我们附近村里的集是“逢单日子是陡门集,逢双日子是韦城集”,按农历每天都有集,除此之外还有逢会日,每次集日都像是三里五乡的一次盛会。老人们要给孙子买零食和耍物,主妇要给家里添置油盐酱醋,小孩子不懂得什么过日子紧巴不紧巴,翘首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年夜饭那顿丰盛大餐;女孩子盼望着能穿件新衣裳;男孩子盼望着能放鞭炮。总之,有着许许多多的盼望。
尽管家家都不富裕,大人们还是掂量来掂量去,想方设法给孩子添上个一套半件的新衣服(常常是添了上衣就不能添裤子,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穿着带补丁、露着棉絮的旧衣服),尽管如此,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换上新衣服,还是要去找小伙伴们显摆一番。
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也就属它最能显示过年的气氛了。那个年代的春联没有印刷品,都要用手书写。邻居王大伯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左邻右舍的邻居当中算是“秀才”了。每到过年时,左邻右舍就会拿着大红纸来求王大伯写春联,王大伯也乐得帮邻居们写春联,忙的不亦乐乎。墨——要一点点的研,字——要一笔笔地写。不经意间,节日的喜幸、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都流露笔端,溶入春联。
至今我还是喜欢手书春联,尽管不及印刷春联精美,但总觉得书写出来的春联透着灵气、韵味,蕴含着浓浓的味道。春联不止贴在房屋门,其它地方如粮仓贴上“粮食满仓”、水缸贴上"清水满缸"压井贴上"川流不息"猪圈上贴“肥猪满圈”架子车上贴"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或"日行千里路,夜走八百城"牲口槽上贴"槽头兴旺"鸡窝上贴"多吃少拉,多下嗒嗒(意思是多下鸡蛋)"等祈求美好,寓意吉祥的对子横批。小孩子顽皮淘气,有时会把贴在猪圈上的“槽头兴旺”偷偷的拿下来,移花接木到邻居家的大门上,引来邻居叔伯们的声声笑骂!
鞭炮是男孩子们的最爱。鞭炮买得少,不舍得整挂放,先十个后五个的零星放。一会儿,“啪”放一个,过一会儿“啪”再一个……听着小鞭清脆的响声,看着小鞭燃爆后的淡淡青烟,闻着火药燃烧后淡淡的香味,开心极啦!
鞭越放越少。“再拿十个吧”,心里想着。“不多了,别拿了!”自己又劝慰自己。就这样地纠结着。那种没响的哑鞭,是绝不会丢掉的。捡回来,从中间掰断再点燃,“嗤”的一声发出火花。
有一次,一个小伙伴点燃一个小鞭抛了出去,我和另一个小伙伴眼睛紧盯着那个燃烧着的鞭,“嗤……”燃烧的火捻灭了,没响。“是哑鞭”!我俩百米冲刺似的跑过去抢这颗“哑鞭”。我快他半步,迅速伸手去抓“哑鞭”,在我即将抓到手的那一刻,他的一只手猛地拉开我的胳膊,另一只手迅速地去抓“哑鞭”。在他就要抓到的一瞬间,“啪”的一声,“哑鞭”响了。我们同时一怔,相互对视一眼,哈哈的笑了起来。时也命也,由于小伙伴的一拉一抢,我躲过了“一劫”。
这精彩的瞬间,成了我和小伙伴们从童年走向少年乃至成年后,经常提起的笑料和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年味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回忆。随着时代变迁、新旧更替,各种春节习俗在人们心目中已渐渐淡化,甚至有一些已经打捞不起。但家乡的“金色年味”,已经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永难磨灭了……

作者简介:李玉凯,河南原阳县人,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市杂文学会会员,原阳县诗词学会会员,延津县作家协会会员,民俗文化爱好者,李氏家族文化发起人,中学数学教师。
欢迎投稿,稿件须是原创,文责自负。稿件请注明作者、作者简介并附照片一张。
投稿邮箱:2514349440@qq.com
编辑微信:h155-155
即日起,原创文章所得赞赏超过十元百分之八十归作者所有,三天后平台将以红包形式发放给原作者。十元及十元以下的用于平台维护,不再发放。
感谢各位老师对《故道文苑》的支持!
扫码关注故道文苑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