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边界意识什么意思(边界意识)

摄影:郑义
什么是边界?边界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假想的;可以是固定不动的,也可以有位移和变形。
你一个人时不存在边界,两个人在一起就有了边界的存在。记得有个牛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始终是家庭的中心,没有及早形成边界意识,这对孩子的未来有百害无一利。
在“早悟少年”夏季学堂上,何君贤老师专门花时间讲了《世界与社会》,个人世界和公共社会的区别。这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大的误区。所以,很多人,把所有场合都当作自己的家,旁若无人,为所欲为。
一般这样的情况,他们对自己的行为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比如,带着狗去看电影,我家狗很乖的。随地大小便了,孩子忍不住呀。插队,没有办法,我赶时间。孩子间发生点冲突,不问青红皂白,护着自家的孩子,就怕孩子吃亏了。护得了一时,护得了一世?最终,社会来收拾你,因为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夏季学堂,有个孩子,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看着他也很痛苦,与人相处,总是不得其法。在课堂上,当老何讲到边界意识,他不停举手发言,老何每举一个例子,他立即联想到之前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他从来没有边界的概念,来到一个公共的世界里,处处碰壁,他也非常困惑,我这是怎么了?妈妈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缺失,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过边界、规则、在意别人的概念。
这是老何与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老何:你家几口人?
孩子:三个
老何:今天家里做了10个鸡翅,你吃几个?
孩子:8个。
老何明确告诉孩子们:你不是家庭的中心,你只是家中的一员。因为你不是家庭的中心,你就不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你是家庭的一份子,你就需要回去做家务,承担你必须承担的责任。
老何更是非常直白地告诉家长:你的孩子不仅不是家庭的中心,也不是外部任何一个环境的中心。如果不教会孩子学会在意他人的存在,纵容孩子在外面以自己为中心为所欲为,外部环境绝不会像你们家长那样袒护你的孩子,积累到一定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因为他自己的为所欲为,直接被他所处的环境踢出局,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讲完这些,老何继续问那个孩子,你再想想,你家做了10个鸡翅,你吃几个?
孩子:1——3个。
孩子的心是透亮的,只要他们明白了界限,很快就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懂,是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边界的概念,没有形成规则的意识,带着强烈的自我来到一个公共的环境里,便无所适从。
或许很多人并不赞同,哪个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他不是中心谁是中心?你在家怎么样,外人管不着。但是,你若不及时给予孩子边界的概念,环境变了,他不懂得切换,依然我行我素,在社会上你乱来,迟早有一天,你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轻一点的受到指责,重一点的就是牢狱之灾。
私域、公域的概念如何建立?有人在我文章的后面留言,只有靠制度来完善。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就联想到制度,似乎制度是万能的,其实,制度只对人起作用,对“猪”并不会起作用,所以,首先得成为一个人,何为人?就是分得清哪些事,我在私域里可以做,哪些事,在公域里不能做,会影响到他人,必须收敛自己的行为,时刻记得在意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生活中的很多的麻烦都是因为边界不清,没有边界的概念,随意越界,指手画脚,介入别人的生活,这对于成年人是大忌,一定要管好自己。
欢迎关注一个家庭主妇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