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什么意思(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当人把整个心智和身体伸展到极限,当人把思虑全部用在下一瞬间要做的事,这样的时候,回想起来就是快乐。”
——玛丽·瑞瑙特
“不爱蜜汁,/不爱蜜蜂的洗劫,/无论它来自草地、沙地的花丛,/或是山中的荆棘林……不爱这些——尽管热情蒙蔽了我的双目。”
——西尔达·杜丽特尔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只能说,一切皆出于天然。
1933年,28岁的玛丽·瑞瑙特返回她的母校牛津大学,在母校附近的拉德克利夫医院休息时,一种类似顿悟的状态突然到来,她突然想到,仅仅是书斋里的生活,仅仅是挣破家庭的束缚去打点零工,是不足以让她完成人生历练的,也不可能让她完成成为作家的储备,她需要向生活扎下根去,而这个生老病死轮回之所,可能是个最恰当的地方。她当即去拜见这所医院的院长,要求留下来学习护理。这个决定同时开启了两件事:一、她切实地进入了生活;二、她在这所医院里遇到的护士朱莉·穆拉德,成为她的终身伴侣。
如果要在她此前的生活里寻找端倪,那是徒劳。她于1905年生于伦敦,父母都是医生,她自小喜欢牛仔故事,性格不够娴静,因此不受母亲喜爱,20岁时,她进入牛津大学,她的导师之一,是J.R.R.托尔金——那个写出《魔戒》的人。在“现代”已经结结实实地降临的1930年代,她像个古代人,对古代的一切有着浓厚兴趣,她喜欢她的希腊学教授,攻读柏拉图。当然,她之所以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她后来的生活形态,可能也和身体里的老灵魂有关,古代人,可能就像她后来在《波斯少年》里写的那样:“只听从自己的灵魂”,“把世界当作自己的故乡”。
完成护理学业后,玛丽·瑞瑙特成为护士,同时开始写作,“瑞瑙特”这个笔名也从此诞生。一部以医院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奠定了她最初的文名,但随后二战爆发,她和朱莉去医院照料伤兵,在此间隙,她出版了几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二战结束,她和朱莉决定离开英国,原因是英国的恼人天气,她们去了南非。
纬度变了,阳光来了,她的写作风格也变了,1953年的《御者》,标志着她正式开始历史小说的写作,此时,她已经快五十岁了。后来二十年,她写下了那些书:《残酒》、《阿波罗面具》,当然,还有她最重要的亚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礼竞技会》。1983年11月,她的最后一部作品,一部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的小说还没完工,她就因癌症去世,朱莉在犹豫了一年多之后,才依照她的遗嘱,焚毁了这部未完工的作品。
她在历史小说领域的成就非凡,肯尼迪读她的书:“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甚至还有张爱玲:“她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在瑞瑙特这棵“花园里的大树”的遮蔽下,我们对朱莉的生平所知甚少,但缝隙里的一星半点,却已经足够令我们心生向往——她始终跟随瑞瑙特,英国、南非开普敦,以及海边的孤独居所,要知道,梅·萨藤曾说:“隐居是一种挑战,要在这期间保持一种平衡不能说没有问题。然而我决不可否认的是,对我自己而言,和人们在一起,哪怕是和一个我最爱的人一起待上一段时间,而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时,事情就会变糟。”
和她们类似的,还有尤瑟纳尔,她和她的爱人生活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有趣的是,她也曾经写过一部历史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还有著名女诗人西尔达·杜丽特尔,她在结束两段婚姻之后,和英国女作家布莱尔生活在一起,她们一起抚养女儿、经历二战、四处旅行,最后在瑞士归隐,同样有趣的是,西尔达·杜丽特尔也沉迷于古希腊文化,她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多数来自希腊神话。
这张名单上,还应该有卡森·麦卡勒斯、苏珊·桑塔格……对她们来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解决了“我是谁”以及“与谁在一起”的问题之后,她们将全部专注,倾倒在了日后令她们熠熠生辉的那些领地。
以下内容来自库布里克书店官方微博
kubrick 坐·谈 | 穿越千年的奇异之旅 — 玛丽·瑞瑙特笔下的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
玛丽·瑞瑙特对于历史小说家及其读者们都是一道光照。她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人的奇异,纤毫毕现、准确无误,挑战我们的价值观,勾引我们的好奇心,领着我们穿越一块动人而愉悦的域外地景。
——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
时间: 04月3日 周日 15:00-17:00
地点: 北京 东城区 当代MOMA北区T2座1层,北京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 王恺 郑远涛
世纪文景新书出版《葬礼竞技会》 亚历山大三部曲套装首次完整呈现。译者郑远涛,作家王恺将做客库布里克书店、对谈历史小说、亚历山大时代、玛丽·瑞瑙特、这三本精彩的书。
作者简介
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1905—1983),英国作家,以描写古希腊的历史小说享有世界性的声誉。瑞瑙特第一本小说发表于1939年,其后的写作生涯中,先以同性爱情故事《御者》震撼文坛,继而转入一向令她痴迷的古希腊历史,共写出八部考据翔实、想象驰骋的大师之作,包括《残酒》《国王必须死去》《海里来的公牛》《阿波罗面具》《颂诗人》与“亚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礼竞技会》),至今广受喜爱,长销不衰。
作为三部曲主角的亚历山大,最令瑞瑙特着迷的大概并非他的军事才华,而是他无畏无惧、闯荡四方的自由。《天堂之火》中,亚历山大始终是希望之光。他是荷马史诗在精神上的最后一个传人,以阿基琉斯为榜样,宁舍长寿而追求光荣。《波斯少年》借叙述者巴勾鄂斯之口,多次点明亚历山大不知疲倦的探险家性情。到了三部曲的终篇《葬礼竞技会》,以亚历山大缺席来显现他的伟大:各怀私利的将军和王族女眷全都缺乏他全面的天才,挽不住帝国分裂的狂澜,也大多难逃血腥的下场。
瑞瑙特的古希腊远非世外桃源,而是和她生活过的时代一样战乱频仍、社会激荡。无论她的主人公是开辟新天地的英雄如忒修斯、亚历山大,抑或流徙不定的士绅、演员、颂诗人,几乎每一位都努力在挣脱环境的掣肘,塑造自我,寻求自由。希腊人的理想——光荣、自尊、卓越、适度;阿波罗的理性和狄奥尼索斯的沉醉——在玛丽·瑞瑙特的作品中无处不在。
嘉宾简介
王 恺:1970年代生人,原《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现活字文化新媒体总监,著有《文艺犯》。
郑远涛:生长于广州,在北京度过七年,大理两年。大学时主修英美文学,从事翻译十载,译有亚历山大三部曲、张爱玲小说《少帅》等。(邮箱:silzheng@gmail.com)
韩松落见好|日常生活美学
微信ID:hansongluo85↑ 欢迎扫码关注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