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其他常识

李红波丨到乡下过年

离开乡下,来到城里生活三十多年,过惯了城里温暖的冬天,从此也淡忘了乡下的冬季有多么寒冷。
自从搬进安装了暖器的新家,就告别了围着炉火取暖的日子。新家安装的是地暖,每天不开窗户,室内温度高达30度左右,每天在家里都是只穿夏天衣服,过冬天就像过夏天一样。
大年初四,下了一夜的雪,通往乡下的客车停运了,妻说咱们走路去乡下看望姑姑吧?我渴望领略冬日的风景,就欣然同意。没有风的田野,寒冷的四周一片白茫茫,疾驰的私家车卷起雪末,露出光洁的水泥路面。一路上欣赏着高大的风能发电架,一路谈论着乡村的变化,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几里。
姑姑七十多岁,有风湿腿病,原来住在土窑洞里,冬天比较暖和,但是一到夏天,土窑洞里潮湿,腿疼病容易发作,所以姑姑搬到了表哥住过的砖瓦房里居住。
姑姑住的是三间砖瓦房没有高大的院墙,而是用酸枣树扎起来的三面篱笆,正对大门开了一个口,算是院门。所以,还没走近院门,姑姑就能看见我们,她和表妹从屋里迎了出来。
“村里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住着几户老年人。年轻人都搬到公路边居住了,那里临近街面,交通便利。”姑姑接过我们手里的东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老年人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表哥给她买有电磁炉,她说用着不习惯,依旧烧着煤球火。地上到处都是干柴,有时候也烧柴火。
隔着竹帘,看着瑞雪缓缓飘落,烤着炉火,闻着柴火的味道,谈着一年四季的故事。姑姑说,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高铁从村子边上飞也似的一会儿一趟,从县城乘坐高铁去北京,一天就能到达,这些都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表妹说:“交通便利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挣来的钱盖起了楼房,购买了汽车。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外出旅游,再遥远的地方都不觉得遥远。”妻附和着说:“原来坐火车都觉得稀罕。这几年我在外边打工,坐过高铁,也坐过飞机,真是长了见识。”
白色的雪落在酸枣树的枝杈上,曲曲折折的黑线托着毛绒绒的积雪,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群麻雀在篱笆上起起落落,将雪花扑棱一地,给寂静的院落,增添了无限生机。院落空旷,可以散养家禽。“过去过年,白菜萝卜是主要的蔬菜,现在萝卜白菜丢的到处都是。”姑姑说,她把捡来的萝卜白菜切碎了喂鸡,鸡食好了,每天都能收到几个鸡蛋,不用花钱卖鸡蛋。
炉火越烧越旺,干柴是不缺的。我们一边吃着瓜子、花生和姑姑做的油炸麻叶,一边唠家常。烤火只能一面热,脚在地上不活动,感觉很冷。我站起来跺脚,抬头看屋子高大,突然想知道柴火烟都飞到哪里去了。原来屋顶是一整块水泥板,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出口,可以通往平房顶的屋外,柴火烟都从那里散出去了。“这房子的结构设计还是很有创意的吧?”姑姑笑着对我说。
“准备开饭。”我们的到来,让姑姑忙碌着也觉得开心。端上桌的有鸡肉、猪肉炒蒜薹,还有皮冻。现在过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肚子还没有感觉饿,就要吃饭了。大家说着笑着围坐在餐桌周围,相互谦让着,开始就餐。
门框上贴着红红的春联,空气里飘荡着浓浓的香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老百姓,不愁吃也不愁穿,生活在的乡下的人们和城里的人们一样幸福。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李红波,1970年10月生,义马市作协会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热爱文学和剪纸艺术,散文、诗歌、剪纸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现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煤集团公司常村煤矿工作。
赞赏功能有变化,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
往期作品回顾
李红波丨回忆父亲李红波丨五月,听取蛙鸣一片李红波丨记忆里的年味李红波丨柳枝青青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