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不要轻易说不(不要以“规范”的名义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语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只有如此,语言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但历时地看,语言则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是一个动态的演进系统。语文规范活动中,对正处于演变中的语言现象,一定要持谨慎态度,不能做简单化、机械化处理,不要以“规范”的名义轻易说“不”。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 豳风·七月》。火,星座名,大火星,即心宿,夏历每年六月在正南方天空出现,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流火”指大火星向西向下移动。古代用“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暑热逐渐消退,秋凉将至。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任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辞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纪校长显然是在用“七月流火”形容当时天气炎热似火。网友纷纷指责堂堂人大校长居然用错成语。有一次全国出版系统编校质量大赛,其中有一道“纠错”题,也把“七月流火”的这种用法当成纠正对象之一。
有人检索过现代汉语语料库,凡是出现“七月流火”的语例,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形容公历七月天气火热,几乎没有用来形容夏历七月天气转凉的。上古时代人人是“天文学家”,人人能观测星相,大家见到夏历七月大火星西沉,就知道天气转凉。而现在,普通民众几乎没人知道哪个星星是大火星,更不知道它的运行与天气有啥关系。加上现在通用公历,说到七月,除了部分农村地区,大都想到公历七月。公历七月小暑、大暑接踵而至,正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现在的人们,只会有公历“七月”热的感觉,而不会有夏历“七月”凉的感受。“流火”可以理解成“火苗或火花、火星都流出来了”,用“七月流火”形容公历七月酷热的天气,准确且形象生动。
现在已经有权威工具书承认了“七月流火”这个新用法。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也形容公历七月天气炎热似火。”《现代汉语词典》:“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在现代汉语词汇库中,似“七月流火”这一类的语词还有很多,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空穴来风”“愚不可及”“美轮美奂”等等,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含义或新用法。对它们都不要轻易说“不”。
吕叔湘先生曾说:“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中间状态’。词和非词(比词小的,比词大的)的界限,词类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划分起来都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先生的意思是,许多语法现象处于渐变状态,给语法单位的切分带来了困难。语言的“渐变”状态,表现在语法的方方面面,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都不能“一刀切”。
按传统语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带双音节后加成分,如黑乎乎、臭烘烘、甜丝丝、光溜溜、香喷喷、红彤彤、绿油油、黑魆魆、干巴巴、硬邦邦、慢腾腾等等,这一限制现在似乎已经被冲破。名词也可带,如楼渣渣、路塌塌、桥糊糊等等。按传统语法,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现在同样有突破趋势,如挑战(主持人)、缺席(宇航大会)、亮相(国际电影节)、进军(芯片市场)、投资(娱乐产业)等等,都直接跟了宾语。在一次编校质量检查中,曾有人欲将此类现象当差错处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语用环境的多样性,使得语言系统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态。在具体的语用中,语言成分的选择往往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并非“非此即彼”的单一选择。在语文规范活动中,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前不久,在一个微信公众号里见到一篇谈“的”“地”用法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语例:“专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作者认为,“的”应改成“地”。其实,未必要改。朱德熙先生有《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一文,谈的就是“进行……研究”这种结构。朱先生所说的虚化动词,就是“进行”“加以”“给予”“予以”等词,这些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虚化了”,它们“所带的宾语只能是表示动作的双音节词”,如“调查”“研究”“解释”“改造”“奖励”“答复”“贡献”等等。如果把这类词看成动词,其前面的修饰成分无疑是状语,状语后当用“地”。那么,“专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中的“的”确实应该改成“地”。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朱先生接着继续讨论,他说,“出现在此类宾语位置上的是表示动作的双音节词”,但“跟一般动词的性质不同,带有明显的名词性”。随后朱先生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些“动词”的“名词”性特征。既然这些动词具有名词性特征,名词前面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定语后当用“的”。那么,“专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中的“的”则不必改。可见,此句中用“的”或“地”均能得到合理解释。类似现象,汉语中普遍存在。常见到有人试图把它们统一起来,做“非此即彼”的选择。
总之,语文规范是一项专业活动,如果对语言规律不熟悉,不能对语言进行整体把握,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12期。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4370935订购。或在淘宝网搜索“咬文嚼字”选购。

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
全国邮政报刊订阅客服电话:11185-9-2。

不要轻易说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