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全才与专才(当前世界下专才、通才、全才浅析)

全才与专才

这个浅析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希望对你理解当前社会下技能格局有所帮助,或者为下一代的培养或职业方向选择提供参考。

【学习与思考】
1、专才、通才、全才形象化描述?
专才像刺猬,一门心思追求自己的一件大事,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通才像狐狸,对各种工具、行业、知识都知道一点;全才像圆规,一只脚扎得深,另一只脚画的大。
2、比较通才和专才的重要性!
二战结束开始世界的确是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专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但专才的重要性在1985年见顶,然后剧烈下跌。通才和全才越来越重要。

此后专才的作用保持了一段平稳期,但是2007年之后,又开始下降。研究者分析这很可能是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专业知识越来越容易被学习到,专才的稀缺性进一步下降了。
所以现在这个世界恐怕是通才已经压过了专才。而专才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都是比较狭窄的,结果就是竞争很激烈,如果你取得突破,别人会马上学过去。
3、“通才式CEO”“与专才式CEO”平均工资数据对比!
研究表明,领导职位,比如一个公司的CEO,更需要其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

有人调查了4500名CEO的履历表,发现他们总共从事过超过三万五千个不同的职位。研究者就考察这些CEO之前从事过职业的多样化程度,来判断这个人是“专才”还是“通才”。结果是“通才”更受欢迎。

“通才式CEO”的平均工资,比“专才式CEO”高出19% —— 相当于每年多100万美元。如果是特别复杂的业务,比如涉及到公司合并、收购之类的技能的话,通才的工资甚至比专才高出了44%。
4、怎样成为通才?
专才需要刻意练习,但成为通才很难刻意。你很难抱着实用目的学习广泛的知识。通才本来就是为了储备知识对付复杂问题和不确定的局面。“什么知识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在成为通才的路上是错的,通才往往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
5、你的梦想来得越晚,它就越值得坚持!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梦想,但大多不会实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可能不是你夜深人静扪心自问问出来的,而更可能是你在经过各种尝试后找到的,比如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是谁”可能会随着年龄、阅历增加而不断改变,但每当你认准了,就应该坚持它!
6、敢于跨界,大胆创新!
一般人看东西是关注不同点,而高手则善于发现两个很不一样的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类比思维的规律是,你能想到的类比越多,你的判断就会越准确;你能想到的类比越遥远,你出的主意就会越有创造性。在创造性强的领域,谁有多少年工作经验根本不重要!

7、不管你的主业是什么,都要给自己留一个“刻意业余”的时间段!
所谓刻意业余,就是专门安排一些时间去做自己专业以外的事情。有研究表明,学术水平越高的科学家,越有可能在学术之外发展什么业余爱好,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有诸如演员、舞蹈家或者魔术师等业余爱好的可能性,比一般科研工作者高出22倍!
这里举一个真事。对抗击新冠疫情做出重大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已经80多岁了,但还是很喜欢运动,尤其喜欢和一帮医院的年轻人打篮球,但毕竟年纪大了,打篮球这种对抗运动,很容易受伤,医院领导多次建议他换别的运动。多次劝说后,钟院士选择打网球,一开始总是打不赢别人,于是他悄悄躲到广州番禺的某个运动场,并请了专业教练指导,疯狂练习一年,水平已经令人刮目相看,钟院士这种对业余爱好也“刻意练习”的精进精神是不是很触动人?
8、什么样的人最能创新?
结论是那种专研的特别深或者是特别广的人,最好是既深又广。最怕就是既做不到深,也做不到广。
9、这个世界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
“有些数学家是鸟,有些是青蛙。鸟飞得高,能看到很广阔的数学景色,他们喜欢统一的概念,能把数学上不同的领地连在一起。青蛙住在泥地里,只能看见自己周围的花草,他们钻研细节,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我碰巧是一只青蛙,但我的很多朋友是鸟。我想说的是,数学既需要鸟,也需要青蛙。”——弗里曼·戴森
10、当你对未来迷茫时,可以先广泛学习,让自己成为通才!
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职场35岁危机”困扰着很多年轻人。其实别无他法,与其自我限定,比如这个学习了有什么用,那个也就是当鸡汤听一听好了,倒不如放空自己,重新出发。我们身处的时代真的很好,只要你想学,学习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获取。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先注重过程和积累吧!

看看10年后,自己的认知与智慧有什么变化!
roger的读书笔记 读书、听书,输出回顾与思考,培养终生学习习惯! 15篇原创内容 –> 公众号

全才与专才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