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字数551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原生家庭】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原生家庭》。
作者苏珊·福沃德,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原生家庭》是一部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本书的主旨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给那些受过伤害的人传授具体的对策,让他们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
本书中包含了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心理咨询生涯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到子女成年之后。更重要的是,苏珊·福沃德博士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按照这套方法,她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做出补救,让他们获得自信和力量,创建美好的未来。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01“有毒父母”的类型
“有毒”是指一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他们会用这种习以为常的的行为模式持续地支配孩子的生活。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
1、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身为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以及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而不称职的父母会反过来要求孩子照顾他。孩子需要什么无关紧要,他眼里只有他自己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得到了满足。
比如,莱斯小时候父亲工作很忙不回家,母亲患有神经衰弱。莱斯只能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他一边要照顾两个弟弟,还要哄他母亲开心。他不得不变身为一个“小大人”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一旦家里出点什么状况,他就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长大之后,莱斯疯狂的工作,以抵御孤独和内疚的手段,他的妻子因此和他离了婚。后来他因为工作搬到了洛杉矶,父母还是照旧。每次通话父亲的开场白都大同小异:“你妈妈情绪很低落,你能不能抽出点儿时间回来看看她?”然后母亲会接过去,说莱斯是她的全部生命,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面对这种情形,还能说什么?常常是跳上飞机就飞回去了,以此对抗之前没回家而产生的负罪感。
不负责任的父母,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失去自我,甚至忽略自己的正当需求。他们不了解一味的付出只能被人轻视,想要人爱你,首先你得学会自爱。
2、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的父母,害怕不再被自己的儿女需要,他们希望孩子永远都不能独立地生活。一旦子女挣脱他们的操控,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痛苦。所以,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剥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
这样的父母经常会说,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不给你钱花,这等于在我心口插一刀等等,这就是直接控制欲。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面对直接控制,你的感受和需要必须要服从于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在你和你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失衡。
比如,你想考什么大学,需要父母决定;到哪里工作也需要父母点头,什么事都要替孩子拿主意。孩子还小,听听父母也很正常,但问题是这种父母到孩子成年之后也不会收手。做子女的会发现他们做任何决定都是错的,父母永远都在跟他作对。
总而言之,操控型的父母致力于挫败子女的每一个决定。如此一来,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很不成熟,他们就能永远地主宰孩子的人生。
3、身体虐待型父母
小孩子挨打其实也在正常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把爸爸的摩托车碰倒了,老爸拿起扫把在我屁股上就是两下,那时候自己实在是太调皮了,但是像这样的是正常的。父母难免会忍不住生气,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烦扰甚至挑战父母权威的时候,父母恨不得把熊孩子打一顿的冲动可能会异常强烈。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多数人能够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
但我们所说的身体虐待型的父母通常不是被孩子闹的没忍住,这种父母往往是主动找茬。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对社会的不满,随便找个借口就对孩子拳打脚踢。这样的人有很多是自己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既痛恨自己的父母,又把自己父母的做法作为榜样,将暴力视作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在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们似乎都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至于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几乎毫无意识。体罚孩子已然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一有冲动,他们就会对孩子实施暴力。
跟这样的父母在一起,孩子毫无安全感可言。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什么时候父母突然就爆发了,然后揍你一顿。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信任别人,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备,无法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一生都活在恐惧之中。
4、言语虐待型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积极、正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偏偏就有些父母,喜欢用言语来虐待孩子。
大多数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他们可能会骂孩子愚蠢、没用或是丑陋,要是当初没有把孩子生下来该多好。他们无视孩子的情感,也无视自己频繁的言语攻击对孩子尚处于形成中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长期影响。还有一种是他们会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拐弯抹角的羞辱来对孩子发起攻击,这些就是属于虐待了。再就是要看发生的频率。把一件小事翻过来覆过去地念叨,即便你说的都对,孩子也承受不了一天到晚地批评。
为什么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话如此恶毒呢?言语虐待型的父母有这么几种心理。有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感到极其挫败,然后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是把孩子视为竞争对象,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无法忍受,通过嘲弄和羞辱维护自己的优越感。还有的是因为孩子的某些缺陷跟他很类似,让他想起来童年不好的回忆,不由得迁怒于孩子。
这四种类型的父母,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会努力维护一种“有毒的”家庭体系的运转。一旦家里的平衡被打破时,他们会宣泄心中的恐惧和懊恼,从不考虑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于是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
1.矢口否认
“没这回事”,或者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轻描淡写,“他只是对孩子严厉了点而已”,“他做那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已”。
2.推诿指责
把责任推到孩子头上,仿佛是孩子逼他们这么做的。
3.强行阻挠
用武力让每个人都回到既定的角色里。
4.保守秘密
隔绝家庭与外界的联系,拒绝一切外来的访问。孩子的小伙伴,想来家访的学校老师,都属于有可能暴露他们秘密的人,一概不欢迎。
02如何面对伤害,打破循环
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要判断与父母的互动是不是健康,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问你自己,假设你接下来需要跟父母在一起待上一个月,你有没有立刻觉得心里别扭、不舒服?如果你对父母总是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频繁地感到内疚、害怕、愤怒、难过,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他们仍然拥有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
作者介绍了几个方法来帮助我们面对有毒的父母,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改变自暴自弃的生活方式,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1、原谅的陷阱
当父母对你做了这么多可怕的事情之后,你要不要原谅他们呢?作者认为原谅与否取决于你自己,但一定不要一开始就选择原谅。
有一位叫斯蒂芬妮的姑娘,她告诉苏珊她已经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也原谅了她的继父和她冷漠失职的母亲。因为她的信仰要求她这么做。但她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苦涩。于是苏珊建议她参加了一个互助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全都是和斯芬蒂妮一样的受害者,大家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经历。听了其他人的遭遇,斯蒂芬妮开始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几周之后,她再一次找到苏珊,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尖叫着咒骂她的父母毁了她的童年,毁了她的整个人生。之后,她默默地哭了好一阵子,对苏珊说:“你说的对,我不该就这么原谅他们。我认为上帝是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这次情绪发泄成了她的转折点,过去的伤口开始逐渐地愈合。
作者认为不能一开始就进行原谅,它让你无法坚定地实现自我拯救。而父母是应当承担责任的人,不要让自己陷入自责的情绪中。因此,必须跳出过早原谅的陷阱,先想办法从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
2、建立界限
要知道你既是家里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要捍卫你生而为人的尊严和权利。”要建立界限,首先你需要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少一些反应,多一点回应。反应和回应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
桑迪的父母想搬过来住几天,但是桑迪不愿意。父母就总说她“忘恩负义,自私自利。”而桑迪就急于辩解:“我没有!我总是为你们着想,我不管做什么你都不会满足“她这是本能的为自己辩护,她仍然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如果她总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那么就得受人摆布。
正确的方式是多运用非辩护性的回应。桑迪的父母提出想搬过去和她一起住,桑迪可以说“让我想想,我需要几天考虑考虑”。父母讲一大堆搬过去一起住的理由,那桑迪就说:“这样啊,我明白了”。父母催她说“我们在等你答复,你到底什么意思呢?”“我知道你需要一个答复,不过我也需要先考虑一下。”
等几天桑迪再向他们表明自身的立场,允许他们在指定的日期住几天,但几天之后必须搬回去。父母又会拿出忘恩负义的指责,那么桑迪应该说:“如果你这么看,我真的感到很抱歉。”这就是既不辩解、也不防守的回应。你始终保持了平静,避免了让自己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中。
做好回应还不够,你还需要找机会和父母进行一次正式的对质。在对质中,你要告诉父母,你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过去对待你的方式。你还要告诉他们,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的做法怎样影响了你的生活,以及今后你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你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你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a.写信
作者认为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写信的好处是可以把你想说的话修改到满意为止。它也给了父母反复阅读和思考的机会。尤其是如果父母有暴力倾向,写信是最安全的一种形式。
b.面谈
面谈的第一步就是地点。如果你有心理医生,最好是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或者让父母来你家见面,这样你会更有底气。实在不行那就选一个中立的场所,在宾馆找一个私密的房间。总之尽量不要去父母家,那个环境可能会容易引爆你潜藏的情绪。
在面谈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些预演,大声地演练你准备好的台词,直到烂熟于心,再去面对你的父母。一旦你开始讲述,大多数有毒的父母便会做出反击。他们可能会把你的话当作忘恩负义的人身攻击,并重拾过去惯用的伎俩和辩解,甚至变本加厉。
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你能坚守立场,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只要你迈出了这一步,并且面对面对父母的狡辩时坚守立场,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对质。它代表你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所以,对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治愈。
3、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有毒的行为模式会在连续几代人之间传递。曾经的子女变成父母,再去伤害自己的下一代。要打破循环,首先你要孩子远离伤害的源头。如果你是那个伤害孩子的人,像你的父亲一样,动不动就殴打、体罚孩子,你需要找医生练习如何控制你的怒气。
如果伤害孩子的人是你的配偶,比方说他有酗酒的习惯,你要坚定地告诉他,你的孩子不能由一个酒鬼养大,他必须得接受专业的酗酒治疗。还可以参加家长互助小组,寻求外部支持。请互助小组中那些已经打破循环的人作为你的导师,给你经验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
还有一个打破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公开做出承诺,和你父母当年对你的态度相比,你要更加体贴关爱自己的子女。倘若你偶尔做出了不良的行为,你要勇于向子女道歉,道歉会让孩子更加尊重你。
最后的话:
每个人都会成为父母,这本书不仅仅是帮助那些受“有毒父母”影响的朋友摆脱痛苦,获得真正自由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为以后会成为父母的我们一个警示,避免成为这样的有毒父母,不要将恨和痛苦传递下去。
后台回复【原生家庭】获取高清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