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人生如棋,全凭棋技——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

秦朝末年,暗流汹涌,政治风云瞬息万变,前一刻或许晴空万里,后一霎便早已乌云密布。乱世之中,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风流人物,壮志未筹却早已命丧黄泉。于是乎,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的萧何,向我们演绎了一局“乱世绝棋”——萧何的“乱世生存法则。”
第一棋·靠山可以找,慧眼不能少
夫天地之魏,从一而起。高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魏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棋经》
萧何,何许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而为沛主吏掾。”身处乱世,萧何作为一位毫不起眼的官吏,若心怀壮志,想名垂青史,只能有三种选择:①帮助秦朝再度崛起;②自己造反;③找个靠山,帮他造反。如何抉择呢?萧何开始思考并选择了:如果帮助秦朝再度崛起,在后世博个悬崖勒马的功臣之名,也是美事一桩啊!可是,先不说我没有那个本事,如今各路起义军都是顶着“消灭暴秦”的名义而来的,我要是“为虎作伥,”他们还不得剐了我啊!不行,如果我自己去造反的话,资本太高,风险太大,我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且武艺也不精湛,万一造反时运气不好,被人冷箭射死就不值了!不行,那我去找个人当靠山,给他帮忙,虽说也冒风险,至少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人陪你扛着呀!可是,问题又来了:找谁当靠山啊!如果我随随便便拉条狗当靠山,十条命也不够玩!现在的起义军中,好像也就项羽和刘邦有点靠谱,二挑一,谁呢?《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由此可见,萧何还是挺看好刘邦的,但项羽好像更有希望……萧何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直到有一天,《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令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萧何在刘邦身上押下了他的全部筹码。
洛克菲勒说:“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的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压下全部筹码。”第一颗棋让萧何犹豫的手中缓缓落下,为整盘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棋·世界这么大,你要不按常理出牌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孙子兵法》
沃尔夫冈说:“世界很多事,别按常理出牌。”《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有一天,刘邦到了咸阳,这咸阳宫是秦朝的都城,金银珠宝数不胜数,“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这时,有一个人与他们走了相反的方向。“独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特令图书藏之。”
有人可能会问:“萧何是不是傻呀?一堆金银珠宝在眼前不要,去收集什么律令图书?”咦?这就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然而事实很简单:首先,萧何在当时的地位是督事,了解各项律法礼仪本就是他的职责。《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辩之。何乃给予四水卒吏事,第一。”也就是说,萧何以前为吏官时,业绩优秀、工作态度严谨,此时一丝不苟地工作好像也符合常理,然而这是分内职责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做给刘邦看的。为什么呢?因为:“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刘邦这时需要了解“天下阸塞,户口多少,疆弱之处。”这些东西都在咸阳宫的秦文律法里,可是咸阳宫都被烧了,文献资料估计都烧给秦始皇了,怎么办?总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去问吧!于是乎,萧何有办法了,为什么?那些资料都在他那儿呀!当初所有人都在抢夺金银财宝时,只有萧何去收集秦朝的文献资料,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总会派上用场的。要不是因为萧何的“不按常理出牌,”刘邦又如何会重用他、信任他,甚至说出:“镇国家,抚百姓,给响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的话呢?
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刘邦的信任,善之善也。而萧何的第二棋,为他将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基础。世界这么大,你要不按常理出牌,如果世人都按常理出牌,孤径僻巷谁去走呢?不按常理出棋,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第三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则进。
——《棋经》
宋朝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信之为太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因此,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寓意为“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一个人造成的。”其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主要内容是:韩信投靠了刘邦,不为刘邦所重用,韩信便逃走了,萧何亲自把他追回来并建议刘邦封他为大将军,刘邦同意了。韩信在天下统一后企图谋反,被萧何擒杀。
这看上去是非常简单却又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这却是一起深藏不露的政治事件,同时也可见萧何的城府有多深,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又从后面韩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情节来看,不得不为萧何的慧眼点个赞。可是,韩信如此有才能,萧何不嫉妒吗?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萧何不担心韩信将他取而代之吗?可能有过,又肯呢个没有。那萧何为什么要推荐韩信给刘邦?我们已经知道韩信是个有才能的人,而萧何也是个心思缜密、有才干的人,那么,一个有才干的人把另一个有才干的人推荐给掌握他们命运的人……可不可能是萧何借此表现出对刘邦的忠诚呢?从而近一步取得刘邦的信任呢?有可能。萧何借此向刘邦表明:我只是一心为您好。后世冯梦龙在《古今小说》中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为谁不平?韩信?萧何?从萧何这件事上并未受到不平待遇来看,应是为韩信不平,为什么?要明白,是谁在韩信企图谋反时擒杀了他?萧何!为什么萧何要这么做?首先,萧何推荐了韩信,又与吕后合计杀了韩信……无非是为了向刘邦表示:我对您一片赤心,韩信虽是我推荐的,但如果迫害到您的地位,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杀了他。也就是说,韩信到头来被萧何耍的团团转!可是韩信死前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女”我们知道是吕后,那“子”是谁?从后面的“诈”字可以知道,应该是萧何,所以可以看出萧何一直在利用韩信。
萧何不愧是深藏不露的高手,牺牲了韩信这枚棋,声东击西,迷离了对手的眼线,却早已将刀子刺向对手的咽喉,这局“乱世绝棋”的胜负,即将分晓……
最后一棋·朋友是个宝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棋经》
这局“乱世绝棋”到了这个程度,萧何的足智多谋、步步为营应该已经让他“稳操胜券”了,然而人生如棋,棋如人生,风云万变,随时都会有前功尽弃的可能,萧何却有点儿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了,于是,他的对手——刘邦也亮出了底棋……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间,”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萧何,这时,有一个叫鲍生的人对萧何说:“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萧何这样做后,“汉王大悦。”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对于把国家大事交由萧何管理并不放心,但是鲍照的建议着实秒,把萧何的亲朋好友送到战场,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忠诚。正是因为鲍照的建议,刘邦在封功臣时才会说:“攻不可志也”,才会列举“功狗”“功人”。
《史记·萧相国世家》又载:“汉十二年秋,”高祖看见萧何占用了许多地,很生气。“乃下相国延尉,械系之。”于是,一个姓王的卫尉又向刘邦求情,萧何成功逆袭。萧何在这一次猜疑中险些丧命,一个无名的十位为他求情,居然让刘邦无可奈何地释放了他!有的时候,与其自己像个“拼命三郎,”不如广交益友,更有益处!
……
萧何多次落入虎口,危难之时却总有人救他脱离虎口,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这局“乱世绝棋”的赢家,所以说:朋友是个宝,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
“孝惠三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候。”善终。
尾语
《左传》有云:“视君不如弈棋。”棋之道,人之道;棋者,人也。人生百年,又怎不像在与生活、命运斗弈?我们每做一件事,就相当于下了一颗棋,步步为营、老谋深算……一步一步,直至棋局的胜负。然而,胜也好,负也罢,人生正是因为这些斗争才丰富多彩!如果人从一出生就已无顾虑,那么他就不会成长,不会有精神上的成熟。萧何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成长过来的,在乱世之中同命运斗争,不屈服于平凡单纯的庸芜日子,如同在与他人斗弈,每一棋都需思前想后,尽管这种世俗纷扰可能会影响我们心智,但那只是相对于个人的自控力而言的,人生之道,适可而止。如果一个人一生朴实单纯,但于乱世中,好人永远无法在尔虞我诈的历史舞台上长久地生存,适当地让自己狠心起来,方才能于人生的弈场上存活下来,对于萧何,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人生如此,足矣!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诚然如斯。(指导老师:张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