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浙大回忆 · 叁:辩论(1)

正方四辩史嘉宁,代表竺可桢学院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
1
我第一次接触辩论是高二。当时班里一个同学的家长是学校的英语老师,知道北京有一个美式辩论的比赛,就撺掇着我报名了。美式辩论和传统华语辩论区别还是挺大的:赛制是二人制、辩题是政策类型的、一个长赛季只打一道题、以及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要用英语。一个生硬且尴尬的翻译梗送给大家。
辩题具体描述我有点忘了,大意是“是否应该在人道援助中使用军事干涉”。报名参加的人数还不少,赛制是先小组赛,然后取前64名进入淘汰赛。
我的搭档是一个高一的学妹,拿到辩题后两个人就开始迷茫地找资料。两个高中生懂个锤子的人道援助和军事干涉,就只能乱打呗。踉踉跄跄的闯过了小组赛后,我们在第一轮64进32就跪了。
略带耻辱的是,淘汰我们的是北京某重点中学高一+初三的两个小妹妹。后来,这两个小妹妹又被上海某重点中学初三+初三的两个小弟弟淘汰了。最后,这两个学弟拿到了赛会季军。多年以后,当我看到B站“后浪”的宣传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们站在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
左2、左三即为季军的两位学弟
2
到了大学之后,看到竺院新生辩论赛的推文,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就报名了。那一年新辩特别惨淡,一共才6支队伍报名,分成了两个小组打单循环,两个小组第一直接进决赛。第一场我有事情没上,队伍小比分遗憾败北。不过,赢我们的队伍第二场也输了,这就给了我们一线生机。当时我正在紫金港东操跑步,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特别激动,马上停下脚步蹲在足球场边算了一下,只要第二场全票拿下,我们就可以凭借小分优势出线。那几天着实是打了下鸡血努力备赛,顺利全票拿下,晋级决赛。印象里,决赛是在蒙民伟217打的。其实所有的新辩都是菜鸡互啄,我们那一届尤甚。决赛题目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我全场都在胡说八道,最后稀里糊涂的就拿到了冠军+最辩。后来我作为评委去评学弟妹的新生赛的时候,张菁桐学长和我说我那年场上8个人都在梦游,只有我一个还算半梦半醒,就把冠军和最辩判给我了。新辩决赛现场,嫩过
3
新辩后,竺辩的学长拉我入队,我也很高兴的答应了。进队之后马上就是启真杯,是浙大和城院的20支院队之间的新生赛。由于赛程设置原因,小组赛的4场每个队员一般只能上2场,而其中一场时我又在成都陪女朋友,所以最后只上了一场。那一场我拿到了胜利+最辩,但队伍其他三场都遗憾告负,止步小组赛。打完启真杯之后,我半推半就的成为了竺辩16级的队长,担下了这份我后来才知道极重的责任。整个大一除了启真杯和偶尔的约饭,竺辩好像也没什么活动,我记得我整个大一只听了一场竺辩内训,是12级的曾志成学长讲的辩论通论。后来又跟着另一支院队(似乎是管辩?)蹭了一次李由学长的讲座。现在回忆起讲座内容已经极其模糊了,只记得小志学长一开始讲了竺辩的历史然后结束后去约了饭、以及李由学长真的很帅。在这种放养的状态下,很快就到了下半年的求是杯,我和叶铭鹏、韩洪一、陈丹菁等几个残存的有生力量代表竺院出征,结果第一轮就碰到了后来的校队队长孔令航领衔的满配丹青,被直接打爆,喜提一轮游。
这篇真的很难找图
4
大一下的另一个大事就是校队面试。除了口思这种“特殊势力”以外,其他所有院队都无法单独撑起讲座-比赛-复盘的训练体系,因此新生们都必须进入校队才能在辩论的路上走得更远。虽然已经度过了一年,但我在校队面试时依然是接近一张白纸的状态——完全没有技战术思维,只凭借着本能去打。校队面试结束后,我是16级唯一一个通过了的竺辩队员,而真正进入校队之后,我宛如第一次走出大山的贫困大学生,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而我啥都不懂。同届的新队友里只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丹青辩论队的易雨竹。大一下我和她一起选了包利民老师的《中西方哲学(H) II》。这个课是专门开给人社的荣誉课,我们两个都是凭兴趣选课的“外人”,经常课后一起讨论。雨竹是我见过的语速最快的人,熟悉我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说话就很快,但她火力全开能达到我的两倍速,恐怖如斯。后来也证明她是我们这一级打的最好的之一。
校队合影
在校队我成长极大。入队时我还是话都说不明白的菜鸡,到了第二个学期的1v1春季考核,我已经拿到了校队第二。虽然这个第二水分很大(毕竟缺少统一比较所有人的平台),但我已经非常开心了。但比较悲惨的是,大二时我在竺辩打求是杯,又是第一轮就碰到了头号种子——14级校队队长团,又被干碎了一次…
16级考核成绩单
5
在校队印象颇深的是进队后的第一个外赛——李金泽学长带队的华东八校交流赛。顾名思义比赛一共邀请8所学校轮流主办,我们那年是在上交。当时我打三辩、负责质询,但由于技术和意识都不够,质询能力惨不忍睹。校队的指导教师杨亮跟我们一起去了上交,在比赛前一晚我就拉着杨老师练了一晚上的质询,总算是脑子清楚了一些。然而第二天,我们还是没打赢科大。坦白讲我觉得我们场上交锋是赢的,最后没拿下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比赛的评判标准比较…奇特。好在下午我们根据上午接收到的判准调整了一下打法,火力全开干碎了交大,保住了银奖、顺便送东道主两连败。八校赛整体是友谊氛围很重的比赛,赛会第一天晚上,所有学校的队员和老师一起去吃了顿算得上丰盛的晚宴。我的队友们都跑出去happy了,我只能和杨亮老师孤独的去各个桌social,加了不少校队队长/领队。好在辩圈不怎么喝酒,碰杯时都是雪碧和可乐。今年年初,我发现当时加的一个科大领队还和我一起去了MSRA实习,也是其妙的缘分了。
晚宴后,所有人一起去上交校内的电影院看《BVS》。坦白讲,拍的挺难看的,我对DC宇宙的负面观感有一大半来源于此…赛会第二天下午,由于提早淘汰,我绕着闵行校区骑了一圈,耳机里播放着刚放出来的新国辩录音,没记错是武大vs马国能的“哲人王之治是/否优于法制”那一场。后来给学弟们做内训,提到“鸡贼立论”的时候,我还是会拿出那一场武大的论举例。
交大校门口奇妙的石狮子
6
大二的另一个主线是带小朋友。必须要检讨的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队长。一方面,我没有很好地利用其他16级队员的力量;而另一方面,我又无法一己之力支撑起所有活动组织、比赛带队、复盘讲座。大二一年,我承包了80%+的各种赛事组织、带了70%+的比赛、给小朋友们做了3-4次讲座+复盘,可以算是半个劳模了。然而,相较于丹青、口思、求辩等大队伍的培训体系来说,这完全是以荧光比皓月。最后,17级队员在校队面试全军覆没,对于这个结果我自责了很久。
大三那年虽然我已经搬到了玉泉,但还是一有时间就回到紫金港给小朋友们带队、做讲座。更好的消息是两个远古博士生学长占泽、张菁桐复出,大大缓解了培训压力。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当18级小朋友杀入启真杯四强的时候,我正在浙大城院给他们的校赛当评委。赛后看到这个消息,我在回玉泉的出租车上开心了好久。最后,18、19级各有两个小朋友进了校队,竺辩面试也从我那年的“不得不应收尽收”、变成了现在能有一半的淘汰率。如今,我终于能放下心来,把手上的接力棒交给他们了。
竺辩是一支有辉煌历史的队伍,甚至浙大校队在建队之初有一半的班底都是竺辩人。我接手时,竺辩已有些许青黄不接的尴尬。我毕业时,它依然不是最强的院队,但我相信在学弟学妹们的手上,它一定会越来越好。
点评18级新生赛,又是评委里的少数派
辩论不知行不行,截黑照必定第一名
17级竺辩合照
下篇预告:
浙大辩圈邪恶势力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