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无名氏的一首古诗,层次井然,朱自清读了也爱不释手

在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殿堂中,诗歌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先秦两汉时期作为诗歌的发展源头,也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如《诗经》就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被杜甫和白居易等人继承;而《楚辞》则表现出积极浪漫的精神,也被李白和李贺等人发扬光大。
先秦两汉的诗歌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例如比兴、烘托,情景交融、侧面渲染等,更被后世作者广泛采用。下面介绍无名氏的一首古诗,层次井然,朱自清读了也爱不释手。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此诗描写家中妻子怀念远游丈夫,通篇都以妻子的口吻抒写。开篇抒写女主人公自家庭院中有一棵嘉树,不仅浓荫茂密,而且叶片碧绿,枝头的花儿也开得极其繁盛。
作者既描绘客观景物,又是以树起兴。叶绿花繁,新春开始,她却不禁想起,丈夫离家已经一年多了。眼前生机盎然的春景,让她回忆起过往的美好。她还记得丈夫在家时,他们曾一起观赏嘉树鲜花,而今只剩她一个人,留下的只有寂寞和孤独。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女子的凄凉孤独,同嘉树的欣欣向荣、花叶的绚丽多姿,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更见出离居之苦。表面看来,这两句好象只是赞美树和花,其实背后却充满了深沉的怅惘之情。
奇树生在庭中,她每天都要看见,每天也都有这种怅恨怀念之情。思念之情本来就一直索绕心头,而绿叶繁花的逗引,又使这种感情更加强烈,因而自然想到折花相赠。
于是她攀着枝条,并折下一朵花,要把它送给思念之人。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佳人美丽的身影、以及她折花的动作,甚至还能看见她一边折花、一边凝神沉思的神情。
后四句抒写折花后的心情,奇树之花也不同寻常,特别芬芳馥郁。作者仅用“馨香盈怀袖”五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花儿的香气四溢。
“盈怀袖”,即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花香本来是不可见的气味,此时却好象可以看得见,可谓奇思妙想。
芳洁的鲜花,一直都被当作美好的象征。而对花的喜爱,正反映了这位佳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但无奈“路远莫致之”,路途遥远,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
这两句再次采用对比手法,正因为上句描写美好,才更见出不能寄达的痛心。执花在手,却路远难致,她的心里非常失望,最后只能无奈地说,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其实只是因为分别太久,她面对这重新开放的花儿,感触万千,于是借它表达思念之情。
作者先把花写得美好至极,然后意思一转,再说它不足珍贵,这既是失望中聊自宽慰,又突出了别离思念之深,表达了期待丈夫早日归来的强烈愿望。
著名作家朱自清读到这首诗,不仅爱不释手,而且还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这首诗历叙奇树的生长,却不提苦处,而苦处就藏在那似乎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正所谓浅貌深衷。
纵览无名氏的这首诗,对比鲜明,层次井然。作者先用伤心佳人与奇树繁花进行对比,又用佳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夫君路远莫致进行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同时又是先扬后抑。佳人看见鲜花先是欣喜,然后因为无法与夫君共同赏花而感到失落;接下来她又突发奇想,希望折花寄送,但苦于山高路远,于是又说此物何足贵,以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