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相如作家】第157期 |?|| (湖北)成志:怀念我的祖父母(上)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编者按:孝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纪念祖父母的好文章。作者平铺直叙,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父母的深切缅怀,越读越让人感同身受。特别是随着各个细节的渐次展开,把祖父母的勤劳智慧描写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掩卷长思,百感交集,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
怀念我的祖父母(上) 作者●成志 我家世居在湖北省阳新县星潭富河边上的田铺村。属阳新成姓始祖成范公次孙文珂公太河庄,第12世金铨公长房旸公派下16世禹诚公小五房一支。我曾祖父祖城公生有两子:伯祖德霸公,我祖父德强公。我对伯祖德霸公知之甚少,他早于1947年就仙逝了,生育三个女儿,分别适阮家、黄家、肖家。伯祖母姓万,是我曾祖母的侄女,都是阳新排市万家人,其时曾祖母嫁过来三年未有生育,找算命先生算,叫抱养一个望丁媳,曾祖母就将年方三岁的侄女带过来,侄女伴姑娘,第四年就生下了伯祖父德霸公,伯祖母大伯祖父4岁。我祖父生于清末1898年11月初8日,祖母是内北山黄家姑娘大姐,名桂姐,生于清末1902年9月29日,共生育十胎,七男三女,只成活两子:即我父亲崇密,叔父崇蚌。 我差不多两岁左右就从龙港来到了田铺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那是1966年,因弟弟出生,母亲应付不过来我才过来的。祖父那时已是68岁的老人了,祖母比祖父小4岁,俩老当时挺康健。祖父在外开垦些荒地锄锄挖挖,上山砍柴,下河摸鱼虾;祖母在家主内,烧火做饭,浆衣洗裳,养猪养狗,她老人家很要强能干,做事麻利,料理家务是一把好手!平生爱干净爽朗,屋里拾掇得一尘不染,磊落整洁,甚是温馨怡人。
我家是一栋青砖斗子墙到脊的抽巷立柱起栵连三间,中间一个大堂屋,左右各有前后两间厢房。屋朝向座北朝南,很向阳。房子建于民国1938年,祖父那年刚满40岁,建成共花费了36块银元。那时候正是日本人侵占中国的时代,离田铺村几里路的郭家大桥铺还驻扎着日本宪兵队。当时市价一块银元能买到350斤稻谷,乱世中祖父祖母敢建房子是多么大的勇气与魄力!这也是祖父祖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努力奋斗、积攒了几十年的最大一笔功果!在当时那个动乱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民生凋敝,恒念物力维艰,能撑起这么一栋在当时年代来说算得上比较豪华的房子,当思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祖父祖母的能力! 房子在原整个田铺村中,最靠东边。因地势较低,建前估计害怕汛期洪水缘故,屋基填得很高,与门前台阶下敞坪相应高度足1.5米高以上。出大门左右两边用石头垒起走廊,屋檐伸出很长,窗底下码起了整捆砍断好的柴垛,遂门前台阶缓缓而下,左边东房坎下菜园占了一半,就只有一个连二屋还多些宽度、纵深十几米,近150多平米的大敞坪晒场。每到收割季节,土基晒场能铺几床竹晒垫翻晒,敞坪晒场边沿就一条尺把多深的屋檐沟自西向东蜿蜒流去。一块如大门般宽大、不规矩状红筋厚石板横亘在沟上供家人出行,沟南就是生产队的晒场。 西边与崇雲伯屋毗邻,他家屋向南做出十几米,屋门口坎下就是檐沟,而我家做退后十几米就腾出了一个好出晒敞坪来。东边前后厢房抽巷中开有一个耳门,出门外依墙下建有厕所与猪圈,再过去几步就是一个很大的菜园,菜园宽度十五、六米,长度是正屋加敞坪的长度,菜园几方种有椿树、木槿、棕树、月季等花木,辅以楠竹枝梢、杉刺围成了篱笆墙。菜园里一年四季,绿茵缤纷,菜蔬不断,月季,木槿,依树缠绕的牵牛花每到季节绽放出红的、紫的、白的、黄的、粉的各色花朵鲜艳无比,姹紫嫣红,煞是夺目。
东边篱笆墙外是一条石板铺起的路,路下就是一条小河沟,源自外北山后黄富垅的来水涓涓不息(从先没有国道前,这是一条古代驿道,路从星潭街顺瓦霄畈、李家川经田铺通往万家桥的。在外北山岔过来的这条小河上有上中下三处修有石板桥:上面一座叫上坑桥,两岸石砌基础,用三块厚条石平铺的,中间一座桥叫大桥,是石拱桥,下面一座桥叫新桥,样式和上坑桥一样也是三块厚条石铺的。过去晚上还有路灯:上坑一盏,一生公坪一盏,钱家郡一盏,都挨着桥边。灯台是一个大园形石块,中央凿一个四方形孔洞立上木灯杆,点上防风的灯笼,供路人夜行,这些公益费用都是田铺成氏宗族会出的)。原来的老宗堂改为生产队部的东晒场下靠河沟边建有一段石板洗衣埠,是田铺村民洗漱浆洗之处。 我家堂屋正中靠墙铺有一张八仙桌,左右两边各放一把太师椅外,靠墙右侧开了个朝后出入的大门,出门外右墙下建了一披大长厦;平时堆放农具杂物,一台石磨,还有舂米的石碓,内置办还有大灶大锅,不过很少使用,一般时节来临,需要蒸煮才开火。平常做饭都在屋内右前厢房图方便改为了厨房,另外三间厢房是家人卧房。顺着后门石级下去就是自西往东的横巷,穿过巷子向北十几米就是一生公坪,后生产队搭建成了一大排牛栏,硬粗横木格栅,芭茅盖顶,颇为丑陋。少年时在田铺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翻上牛栏,攀木格栅上去,在茅棚中掏麻雀蛋来烧着吃过。 我家过去是一个比较殷实富有的家庭,解放后阶级成分划分差点被划上了富农,幸好是家里田地不是很多,水田在内北山往外北山去的老路边上、靠山墩边上几丘瘦田,合共才八、九升,没有出租,都是自家耕种,家庭收入缘于祖父是个手工业者,吃手艺饭。从古至今有手艺人收入毕竟要比种田汉强,我家最后被评为了富裕中农。
过去星潭一带民间有着冶炼翻沙铸造传统手艺,他们用较原始的工艺技术,利用白口生铁熔炼制造一些简单生活用具和农用器具来营生;生产出来的煮饭的鼎罐、铁锅、火盆、犁头、碓嘴、碾槽、铁砧等等器具,鄂东南赣西北这方园几百里内很有一定的市场,产品一生产出来就被各地客商拉走。干这行其中尤以星潭外北山黄姓人最多,我们成姓也有人从事这行职业,我祖父和我七公德雨公等人也是从事这个行当。他们从年轻时候就干起,手艺相当精湛,从基本的糊炉、翻沙造型到模坯制作,工序样样精通。干这行也相当辛苦,冬天与冰冷的铁和沙土打交道,双手都满是冻疮,炎炎夏日开炉,全身上下穿着厚厚的粗布衫当防护服来抵挡飞溅的钢花,经常烫伤是常事,烈焰的炽烤身上没一点是干的,脱下的衣服能拧出几斤水。艰苦的劳作换得了一家人的温饱,娴熟的技艺,厚道的为人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工厂作坊合股人黄自梅,黄维宇最器重我祖父,因他是他们作坊里的顶梁柱,工资给的比别人高,每年时头月节都得来我家拜年送礼。
作者简介
成志,湖北阳新人,笔名:龍游天涯,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如作家】编委
总 编:成金洺
主 编:苏 伟
审 定:李良飞
编 委:成广生 董志平 胡华文
尹燕忠 铁 裕 彭 鹏
唐贵宗 王良炬 王亚林
顾 问:何春笋 戚文春 成松柏
唐健雄 任文虎 唐健英
稿费事宜:赞赏10元以下(含十元)归平台,10元以上一半归作者,一半归平台留作运作费用;阅读量一千以上再奖励10元。自文章发表后一周发放稿费。
投稿须知:《相如作家》公众号,专注于诗歌、散文、历史、哲学、国学等,面向那些有丰富阅历,习惯于独立思考,始终坚持原创,欢迎善良且有德行的作者踊跃投稿。字数必须在300字以上,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微信:cjm159286598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赞赏随意,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