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流浪地球评价(晨读 | 外媒是怎么评价《流浪地球》的?)

流浪地球评价

星标置顶林伯虎,有趣有料还靠谱

第350期  |  本期36词  |  累计15411词

怕太长你不听
?“大片”用英语怎么说?
?中国太空片崛起的背后,有哪些日韩学不会的社会根源?
?太空片题材较《红海行动》们有什么不同?

今日晨读

Wandering Earth 来自在下林伯虎 00:00 14:42
01:21起词汇讲解  |  07:06起只听点评  |  14:22起原文朗读

China’s Film Industry Finally Joins the Space Race
The country’s first blockbuster set in space, “The Wandering Earth,” opens Tuesday amid grandiose expectations that it will represent the dawning of a new era in Chinese filmmaking.
原文:
https://www.nytimes.com/2019/02/04/movies/wandering-earth-china.html

350期微词卡

blockbuster 
[‘bl?kb?st?]  n. 轰动;大片

wander
[‘w?nd?] v. 流浪;漫步

grandiose
[‘gr?nd???s]  adj. 宏伟的;宏大的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grandiose
重点词造句练习:
他的脑子里充满着宏大的想法。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He learned that if he want to live it up later, he can’t really live it up now.

上班第一天,要紧的是把过去两周错过的资讯补回来。

而且以往经验:过年总归会发生些大事,甚至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了不扫兴,压到今天才来跟你讲。

但今年春节,真的可以说是欢乐祥和。

还不是随口一说。

不仅国内,整个世界在中国新年期间都还算太平,所以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的春节,其实很难得。

不过,这样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中国人被世界盯上的一项新民俗:不是看春晚,是看电影。

今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引来全世界侧目的新现象就是科~幻~片~——特别是那部现象级的《流浪地球》。 

估计多数中国电影人,包括你我这样的观众,恐怕在这个春节前,都没想到这部国产电影能够火,而且火到外媒这么深入来探讨。

而且,当外国人看到中国人拯救地球时,他们的关注点,有点意思。

1

首先,当然是票房。

像是整天盯着钱看的《福布斯》杂志,他家网站留意到:今年8部电影竞逐的中国贺岁档,《流浪地球》在周二开画的时候,票房其实仅排在第四。

但是之后一路逆袭:从周二的3000万美元票房,到周三涨到3800万,周四突破了5000万,然后周五时凭借5400万美元的单日票房逆袭登顶,成为贺岁档大赢家。

From Forbes:Box Office: ‘The Wandering Earth’ Is China’s First Big-Budget Sci-Fi Blockbuster

无独有偶,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同样是太空题材,同样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打底,口碑虽然一般般,但票房表现也不赖。

所以歪果朋友看明白了:今年春节,中国电影的最大亮点就是:市场对于科幻电影,特别是硬科幻国产片的接纳。

2

说实话,仅仅盯这几个票房数字来谈,层次太浅。

几家主流外媒扫下来,我倒是佩服这些外国影评人的眼光,特别是两家:一是这里大家看到的《纽约时报》,另外一篇是春节前我们《每日外刊摘要》里推送的头条——来自英国《金融时报》。

这两家严肃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部《流浪地球》,而且注意下面标出来的发文时间点:在这部电影没有上映,或者刚刚上映的时候,两篇报道就已经认定这代表中国电影要加入太空竞赛了——外国影评人的眼光还是很毒的。而且他们都谈到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正趋于成熟——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内容为王”。

像这部《流浪地球》,不管前期宣传,还是卡司阵容,其实在贺岁档里没什么优势可言:论明星号召力,不如沈腾黄渤成龙周星驰;讲营销手段,那更不如钢铁硬核的小猪佩奇。

但这部电影就像去年贺岁档的登顶冠军《红海行动》一样,凭的是扎实的故事本身和精良有诚意的影片制作(以及中国观众对诚意国产片的包容)。

所以我注意到:不管是这几家外媒还是国内的电影媒体,都一致认定:现在的贺岁档票房花落谁家,其实首日票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可能是前期宣传的结果);而愈发成熟的电影观众,会根据上映头两天的口碑,再用他们手里的钞票为电影接下来的票房投票。

所以这几家主流外媒都提到:中国电影市场正趋于成熟,不再只是靠几个流量明星,而是要凭借一个真正的好故事好电影才能打动观众。

甚至,我看《金融时报》的文章里,还把这部电影和之前的范冰冰逃税联系起来,意思是中国电影靠明星脸蛋撑场面的时代终究要过去了,只要故事好,电影本身有诚意,纵使你把故事写到从未触及的外太空,观众也照样不会亏待你。

3

但是在《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里,还有一个问题尤其引人注意:国产科幻片尤其是这种太空题材电影的崛起,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国力,特别是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水平。

这两篇报道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中国上个月发射的“嫦娥四号”,这个首次登临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被视作是中国太空实力的一次展现。

话讲得更直白些:就是科幻片特别是像《流浪地球》这种讲述“用最先进科技来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的电影,它成功的逻辑基点不在于电影花了多少经费,制作有多么精良——其票房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观众要能确信:中国的太空技术可以拯救世界——而不会笑场。

说白了,中国的太空技术水平必须发展到让人们相信是地表最强(之一),人们在电影院里看着里面的中国人拯救世界才会觉得理所应当,而不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笑话。

我们甚至做个假设:电影整体水平特别是特效质量远在我们之上的韩国,它拍不了这种太空题材的硬科幻——不是水平不够,而是没有这样的国力打底。让观众看到韩国航天员拯救全人类,相信他们会笑的。

所以,拍太空科幻片,这是太空大国的特权。别说是韩国人了,就算是太空技术不错的日本,20年前我们中国人也许会看他们制作的太空片,但到今天已经不会了,原因还是那条:这个国家的太空技术实力撑不起作为地球守护者的人设,如此而已。

4

最后的最后,在这篇《纽约时报》里特别提到几部电影,我觉得很值得琢磨。

在《流浪地球》之前,美国人就制作了关于中国人搞太空救援、拯救地球的电影。一个是《地心引力》(Gravity)冲击了奥斯卡,另一部《火星救援》 (The Martian)——这两部电影里,最后把美国人救回地球的都是中国的太空技术。这背后虽然有取悦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操作痕迹,但它的底线是要让美国本土观众看了不笑场:至少他们肯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人,如果还有哪个国家可以参与太空竞赛,可以拯救全人类,那一定是中国。

另外我个人觉得:太空科幻题材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值得与之比较的也是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两部电影(准确讲是三部)——两部《战狼》+《红海行动》。

过去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都是这些爱国主义(或者也可以叫民族主义)题材,或体现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的成功,或是彰显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心。

这自然是没错,但是坦率讲:这些电影的格局视野,毕竟也只能是中国人的自娱自乐。

但是像《流浪地球》这样的题材(拍的好不好另说),还有像刘慈欣先生最受期待的作品《三体》,其实都是超越了国界,追求的是全人类的终极命运。我觉得这样的视野和这样的格局才是在电影成功背后更让人欣喜的现象:

一个真正的大国,其实不需要通过自嗨来彰显自己的大和强——当你关照的是全人类的命运时,你自然就会在这个星球上成为掷地有声的带头大哥。

所以总结一句话:《流浪地球》的成功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也是支撑硬科幻电影所必要的底气——一个国家的科技基础实力;它最让人欣慰的彰显,则是中国科幻作家、电影人,和电影观众更加宽广的眼界和格局。

   
来说(tu)说(cao)你的春节观影感想
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 | 嗨,雪宝,我飞了65亿公里来看你

编辑 | CLF  校对 | 校校   排版 | 丽莉   剪辑 | Pzj

 – END – 

2019虎课新品 | 每日外刊摘要
365元(原价498元)/年
扫码立即订阅

每天从顶尖报刊选取5条国内未见价值长文,编译提炼文章干货。一天一元钱,看遍天下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订阅。

在下林伯虎
长按扫码加关注

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好看” ↘

流浪地球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