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论语易解】19.6“博学而笃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19.6“博学而笃志” 来自玩易斋 00:00 12:29

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笃守自己的志向,能提出切身需要的问题,并贴近实际地思考它们,仁德自然就在这中间了。”

【注释】
(1)《皇疏》:“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人当广学经典而深厚识录之不忘也。切,犹急也。”
(2)《钱解》:“或疑志在学先,故释此志字为记识。然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故博学必继之以笃志,乃可以适道与立。”“博文必归于约礼。学虽博,贵能反就己身,笃实践履。切问近思,心知其意,然后适道与立之后,可以达于不惑而能权。”
 
【解读】
子夏此语,现在已是名言。但对“志”字的解读,却向来有争议:或认为此同“识(zhì)”,即记忆的意思,如皇侃和李炳南就持这种观点;或认为此如字,即指志向,钱穆和杨伯峻就持这钟观点——其实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窃以为此字之原意当为“识”,由“学(阅读)”而“识(记忆)”而“问(发问)”而“思(思考)”,如此循序渐进,正好符合子夏的治学特点。但钱穆以“博文必归于约礼”解“博学而笃志”,并谓“学虽博,贵能反就己身,笃实践履”,亦有道理,此当属于后人的创造性发挥或“合理误读”也,故此处译文从之。

辛全说:“此子夏生平着力处,亦子夏生平得力处。”又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俱有次第,俱是实功。”(《四书说》)且不管辛全对“志”字如何解读,这种说法总是不错的。儒学作为“切己之学”,当然强调士人要“博学”(古代曾有“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之说),要“笃志”(或“博闻强记”,或“笃实践履”),要“切问”(即提出自己切身需要的问题),还要“近思”(即贴近当下实际思考问题)。《中庸》有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所谓“近乎”者,言尚差一间尔;而子夏谓行此四者,则“仁在其中矣”,正见此为“实功”也。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