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常识

十二花田 || 修心 || 浅论诗词的交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十 二 花 田

– 浅论诗词的交流 –

大家都是喜欢诗词的人,喜欢诗词的人值得我们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追求美的人。

从最初接触到深层次了解,以及到尝试、写作,自然需要一个过程。而古人说:诗的功夫在诗外。相信许多喜欢诗词的人,在喜欢诗词的同时,也对其他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譬如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庄子的“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这就说明知识如一个圆,面积越大,接触未知的周长也越长,是故古人又说:安敢以一得而小天下?所以,我们对知识,应该抱以敬畏之心。

诗学博大。大家对诗都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同一首诗,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人,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在我国诗的评论史上,也是时能见到的。

而尤须注意的是,韩非在两千多年前曾说到:楚国有人在夜晚写信,呼人举烛,不意把这两字写在书中,而观信的燕国相国则大为感慨: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这就说明,我们在交流时,可能有误解,更何况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较为准确地领悟作者的意思呢?孟子曾提出两个观点,一是知人论世,大意就是要了解作者和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的作品;二是以意逆志,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孟子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墨子。据说墨子创作有一种追求,那就是杜绝华丽的词藻,他怕读者留意华丽的词藻,而疏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致有人提出:如无盐,有德即可。但是有人亦给予不同意见:无盐虽有德,但何如德色相兼?

有一句诗: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施蜇存老先生也说,李商隐不是最伟大的诗人,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喜欢他诗的人,甚至多于大李杜。温李并称,可惜温庭筠绝少比兴,是故文字之意义大不如李商隐。而李商隐更是把诗句的声色作到了极致,虽然读者不能确切理解其中的含义,但依然以为是好诗,可以传之不朽。

而先生,则又提出另外一种观点,他说:娓娓道来如话语,不知不觉泪潸潸,最朴实的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往往具有最真切的感染力,最寻常的诉说方式,才是最最容易被人接受也是被自己接受的述说方式。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古人的观点。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苏东坡也说: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而刘贡甫的《中山诗话》中更说: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清朝的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诗以意为主,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大约杜牧也有类似的主张。

很喜欢一种譬喻,说诗词的章法如同裁衣,炼字则如绣花。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首先弄懂诗词的意思,而对文词的探讨则在其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一繁词,却广为流传。《登鹳雀楼》亦无奇字,也无奇句,却有奇意。而陶渊明的文字,因其本色高,所以纵未较声律,雕句文处,依然是好诗。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诗词的交流很为常见。时下评诗多以符合自然为主,这自不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是凡事需有度,因为诗词中还有许多手法。我们不能抱着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态度,也应该有尊重之心,借鉴不以辞害意,既不捧杀,也不棒杀,尽量做到交流中中肯端正,实事求是。

作者简介

修心:曾戎马青海,后师从舍得先生,甚爱文字。

– End –

04

经典回顾

“夏天呀,是呆在空调房里吃西瓜,是在太阳底下黏糊糊的舔着冰棍,是一扎啤酒一堆烤串一群好友,是抱怨的闷热,是突如其来的暴雨,是许多美好事情发生的季节。”

04

平台简介

顾问:刘军青埂深居黄山如海
总编:北尘
主编:吴长龄李明翔槿潼烟雨红尘阿信
法律顾问:丰学明
编辑部:天涯凭栏独语疏狂且醉芥末煮雪茉轻颜清莲发如雪
投稿邮箱:21418030@qq.com(本平台长期面向各界征稿,维护原创,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不负责版权纠纷。)
说明:赞赏费在帖子发表一周以后核发,不足10元的不发,超过10元的7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的作为平台费用,所有投稿作者每一期只发放一次稿费。

备注:本公众号开通了学生专栏,面对各个大学学生,打造一片校园风,欢迎投稿。(学生赞赏平台一分不留,鼓励学生再创佳作)

扫码关注十二花田

本期编辑: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