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

优质回答:

我对哲学很喜欢,但谈不上研究。春节时从女婿书架上拿了一本《西方哲学史》放在床头,至今没看完。我个人认为:尼采就是中国《道德经》作者老子最忠实的粉丝。他对老子哲学思想和《道德经》的崇拜,已经不是“顶礼膜拜”能够表达的那种崇拜。从他称赞“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你就可以窥见一斑。

尼采称自己是“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但是,从他留下来的《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大量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学说脉络是沿着超脱虚无主义思想而来的,是他对前人一些哲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同时,又把他个人对“价值、观念、真理”等思想领域内的思考,留给了这个世界。尽管,他对这个世界很失望,以至于,在1889年1月3日,他在意大利都灵市内的大街上,因精神失常,而被送到了德国著名的耶拿大学的精神病院去进行治疗。

正如尼采自己的著作名称《悲剧的诞生》一样:一个天才哲学家,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尼采,在他的生命的最后时期,都是活在自己混乱的思维世界中。尼采几乎是在耶拿大学的精神病院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十一年,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都病逝,年仅56岁。正如巴尔扎克曾经断言的那样“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一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德也曾说过“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因此有人评价说:“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之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

然而,疯癫的尼采,他的“虚无主义”却是建立在他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哲学思想。因为,真正的虚无主义是以否定一切为目的性的,然而尼采则认为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基督教所说的天国等,都只是人类的产物,并无终极的客观性。这就是尼采的伟大之处。

尽管,尼采以“上帝已死”作为“虚无主义来临”的象征,而且成为了后来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研究起点,比如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人,他们的哲学研究几乎都是从尼采这个“上帝已死”的意象中起步。但是,尼采的一生都在寻找着他的“精神之父”,寻找他的“上帝”。最终,他在世界的东方,一个距离德国很遥远的地方:中国,他找到了自己的“上帝”——老子。

所以,尼采所认为的虚无主义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即病态的虚无主义和积极的虚无主义。他把柏拉图哲学思想、基督教思想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归为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把中国早他2400多年的老子奉为他的“神”。他在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下,总结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并把它归结为——“将失去终极价值的危机,则是能够创立新价值的契机”。而且,他认为自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者。因为他相信:即使虚无主义来临,人们也能借着“价值”来“重估重建新价值”,以此“获得生存下去的理由”。这,就是尼采哲学思想的价值所在。他能够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说,尼采的哲学观点虽然被他自己称为“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但是,他的哲学思想也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是我们中国的哲学鼻祖——老子【见上面他对老子和《道德经》的评价】。

尼采之所以给他自己做了一枚“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的标签,是因为太热爱中国的老子了!

然而,他对我们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解读,还是受其语言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无法真正的解读《道德经》的原著,而受到了一些所谓的“道家思想”的影响,过多的偏重于对“道”之“虚无”的理解,而未能真正的继承到中国老子的哲学精髓,也没有中国老子的博大胸怀,更没有中国老子对“宇宙大法则”的认知水平,因此,诗人尼采从中国老子的“道法自然”中汲取了营养,但他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老子“道法自然”的真谛,而片面的理解了“道法自然”的博大精深的含义,仅仅吸收了老子哲学思想的点滴。故而,他称自己是“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也正是他思想的局限性,和他对《道德经》不全面的认知,才使他走进了“哲学的黑洞”中,无法真正的理解并解释这个世界,最终,他的大脑因为承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而产生了“错觉和幻觉”,被人们当做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送进了精神病院。痛苦的走完了他的《不合时宜的考察》之一生。

假如尼采能够真正的理解《道德经》的内涵——懂得老子的“道”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不是“虚无主义”的飘渺。就如同今天夜晚,天空中因为有厚厚的云,所以,你看不见“月亮”挂在天空,但是,你不能依此判断:今晚的天空中,就没有月亮的存在。懂得“道法自然”即是自得其然,其中“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道”之作为的形容,而不是指在“道”之外还有一种实体的自然。比如,今天晚上,你看到了一个弯弯的月亮;过几天,你又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于是,你就认为:天空中既有“弯的月亮”,也有“圆的月亮”。事实不是这样的。所以,你应该懂得:天空中之所以会有“弯的月亮”和“圆的月亮”之状态的呈现,并不是因为有两个或多个月亮的存在,而是因为月亮在受到宇宙中“万有引力”的影响,它在做着“不停的运动”这个作为,而在它不停的作为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形成了一个有规律性的时空存在,所以,就形成了你所见到的状态。

懂得“道”就是“自然规律”与“自然实体”之间辩证统一的产物。就像太空中一直有黑洞的存在,只是我们人类还没有能力去真正的认识它,并揭开他的神秘面纱而已。懂得“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它就是自然的本体和本质。就像我们人体的大脑器官,是与我们整个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还在形成胚胎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父母体内的物质。这就是“道”的神秘所在。他的存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懂得“道”成就了万物,但他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自己目的,而是一种完全的自然而然的形成与存在,是自然无为的内核,也是自然无为的外在表现——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所以说,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也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就好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成就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

对于中国老子这样高深的哲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尼采没有搞明白。所以,尼采强调,人们若要成为“自由精神”的主宰者,就必要革除自己头脑中,对于某种“确定的永恒的价值”的渴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如果你想追求你的“精神自由”,即“灵魂自由”,那么,你就必须要斩断你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这,尽管可以称之为尼采哲学思想的闪光点,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割裂了“存在”与“永恒”的价值观念,过分地强调了精神永恒的存在,忽略了“物质的现实存在”是“精神永恒存在”的载体和前提条件。所以,他最终会走进自己的“精神黑洞中”而无力自拔,上演了一出“人间悲剧”。

当然,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的理解,绝对不是怎么一个问答题就能够说得清楚的。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那么,你就去研究我们自家的《道德经》。只要你能把老子的“辩证思想”“美学观念”“管理理念”等等都参透了,你也是哲学大家、思想大家、理论大家,你就能够读懂宇宙,读懂天下文章。你也将会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

“天下有道”“大道无边”“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记住这些哲学名词,慢慢地去领悟,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智者。今日头条平台也一定会主动找你签约。不要着急,慢慢学习,慢慢进步,日积月累,天道酬勤。

祝所有读完我这篇文章的“关君”们,下个月就能拿到“青云计划”奖。

【关君:是卓姥姥对自己粉丝的尊称。既然君子成人之美,百忙中关注了我,我也自然要以最为诚恳的态度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关照他们。因为,我懂得老子关于“舍与得”的哲学理念。】

其他网友回答

说说个人看法。首先,觉得虚无主义不是属于尼采的。虚无主义是一个大思潮。这个思潮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的。

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要问,人在这世上艰难求生是为了什么。科学对宇宙一知半解的时候,西方是很虔诚的。尼采说上帝已死。跟科学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

虚无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死亡的拷问。如果人是必死的,我们在这世上,到底追求什么?尤其是生活艰难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活着?

如果是有神论者,还是容易找到思想出口的。他们把人生意义托付给神明,过好一生,一切交给神明裁决。

对一个喊出上帝已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肯定没有这样的出口。

尼采孤独一生,没有后人。在面对死亡时,他看到的当然是虚无。

有朋友提到佛教,一切如梦幻泡影。必死的人生意义何在。或许恰恰应该在这看起来虚无短暂的梦幻泡影里寻找。

一个必死的人,只有这些东西留下来。一个是自己的后人——生命的延续。自己的梦幻泡影——人生经历。个人认为,思想者,创造者,发现者的人生,是较为珍贵的“梦幻泡影”。可以往这方面思考。

一切都是因为,上帝已死。而我也是必死的。这就是虚无的来源。供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