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薛宝钗听出来林黛玉说的西厢记(薛宝钗也看过西厢记,不然怎么知道)

网友提问:

薛宝钗怎知林黛玉读过《西厢记》?薛宝钗自己读过吗?

优质回答:

宝钗明确告诉黛玉:小时候,家中有“西厢记”之类的书,读着玩。但这类书移性情,读过了,不必放在心上,更不能在人前显示出来,让人知道你读有此类禁书。让黛玉感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这件事情之前,黛玉和宝钗之间是有很多隔阂和防范的,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以后,黛玉和宝钗亲近了很多。

宝钗肯定是看过的,从她知道黛玉的句子来自《西厢记》可见其一,其二,她非常明确的说,小时候家里有很多藏书,“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很显然宝钗是看过的。

宝钗在小时候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也是个淘气的,从七八岁上也够人缠的”。只是后来大人管教之下“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宝钗在大人的管教之下,选择了服从,接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变得很中庸,“怕移了性情,就不好了”,宝钗选择了主流思想和观点,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大人”喜欢和放心的,她隐藏了真实的自我,或者说压抑了自己的真性情,而黛玉还有这一部分,这也是在众多姐妹中,宝钗特别喜欢黛玉的一方面吧。

在同样的“禁书”面前,黛玉和宝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表明了她们性格的不同之处。宝钗是顺应时事,而黛玉是逆势而行。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薛宝钗不仅读过《西厢记》这本当时的禁书,而且应该特别熟悉,我们分析一下。

《红楼梦》通行本第四十回,回目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那一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设宴,大家相聚。 宴会上贾母提议行令,鸳鸯主持,当轮到林黛玉时,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黛玉对的这两句,第一句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游园》这一折,杜丽娘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唯美的唱词中藏着少女躁动的心。 黛玉对的第二句典故出自《西厢记》,红娘牵线,崔莺莺和张生私定终身。

两部戏曲都是黛玉那个时候的禁书,黛玉和宝玉偷偷共读过西厢,贾母曾经公开表示鄙视这类书,所以贾家的姑娘们应该少有读过的,别人听了也就没有反应。

但是宝钗敏感地觉察到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宝钗不仅读过,而且熟读。所以当送走刘姥姥之后,宝钗和黛玉在给贾母请安时相遇,宝钗就拿这件事堵黛玉。

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反应过来的黛玉只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不让宝钗去和别人说。 宝钗趁机讲了一通类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道理,但在那通道理中透露宝钗从七八岁开始就读这些书了。

但宝钗说她自己后来改了,并且打心眼里认为那些书实在是容易改了性情,所以劝黛玉说: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的这一通理论应该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因为薛姨妈、王夫人、王熙凤这几个王家女人基本是文盲和半文盲,所以她们教育子女自然也不把读书当回事。 而宝钗之所以精通诗书是得益于父亲在世时的启蒙教育。

所以说,宝钗自己读了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等书,又劝黛玉不要读,不是因为她多虚伪,是因为她思想发生了转变。

黛玉听了宝钗的话也是暗服的,答应着“是”。 所以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都是可爱的女孩子,她们的性格也符合她们的成长经历。

其他网友回答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轮到林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说出了一句“良晨美景奈何天”。这是《牡丹亭》里面的词句,《牡丹亭》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淫词艳曲”闺中女子不能读,紧接着又说了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是《西厢记》里的一句词,同样也不符合封建道德规范。但这两句词别人都没有在意,只有薛宝钗听了出来,宝钗私下里“审”黛玉,令其知错。为了不使其难堪,也为了抓住时机规劝,紧接着就说自己小时候也曾淘气任性,偷看杂书,年岁渐长之后才知道,女孩儿家的分内之事不是作诗写字而是针线纺績;即使认了字也应该看正经书,不应看杂书移了性情。这是典型的封建女德观,今天看来固然陈旧,却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刘姥姥游大观园,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时候,轮到黛玉。

鸳鸯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黛玉说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牡丹亭。“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出自西厢记。

这两本书属于禁书,大家族的少爷小姐是不能看的。林黛玉念出这两句,说明林黛玉偷偷读了这些书,这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规矩。

其他人对黛玉的话都不理论,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因为宝钗小时候读过这些书,所以她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她怀疑黛玉也看了这些书。

因为宝钗不确定黛玉是否读了禁书,所以她说审黛玉。黛玉做贼心虚,向宝钗坦白了自己读书的事实。

黛玉非常单纯,其实这两句话唱词里都有,不看书也知道。

贾府的小戏子就经常唱这两出戏。黛玉和宝玉读完《会真记》后就听到了小戏子在唱。

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黛玉如果不承认自己读书,只是听戏听到的,宝钗也抓不到把柄。可是黛玉一听说宝钗说那天的酒令,立刻心怯了。黛玉满口央告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宝钗循循善诱地说自己小时候也淘气,也看一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等杂书。

后来被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不读了。然后告诉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话,说得黛玉心下暗服。从此后黛玉感恩宝钗放过了她,没在众人面前揭穿她读了禁书的事。黛玉感谢宝钗教她不读杂书,免得移了性情的教导。

黛玉从此对宝钗死心塌地的信赖。她承认自己开始时以为宝钗藏奸,也向宝钗坦诚自己不是贾府的正经主子的苦恼。她还喝了宝钗漱口剩下的半杯茶。

从宝钗审黛玉这件事来看,宝钗没有证据,她一诈黛玉,黛玉就默认了。说明宝钗有心机,黛玉单纯。

润杨阆苑恭候您多时了欢迎关注转发!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