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属于两栖纲无尾目(Anura),全球现存种类约6,000–7,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根据分类体系,蛙类可分为27科,下面内容按主要科别及其代表物种进行归类,并附代表性种类说明:
一、主要蛙科分类及代表物种
1. 赤蛙科(Ranidae)
2. 树蛙科(Rhacophoridae)
3. 蟾蜍科(Bufonidae)
4. 姬蛙科(狭口蛙科,Microhylidae)
5. 铃蟾科(Bombinatoridae)
6. 牛蛙科(Lithobatidae)
二、其他重要类群
| 科别 | 特征 | 代表物种 | 分布 |
| 雨蛙科(Hylidae) | 指端吸盘发达,树栖 | 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 | 中国南方 |
| 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 | 适应力强,水陆两栖 | 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 东南亚 |
| 龟蟾科(Myobatrachidae) | 澳洲特有,形态多样 | 胃育溪蟾(Rheobatrachus) | 澳大利亚(已灭绝) |
|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 | 体色鲜艳,剧毒 | 蓝箭毒蛙(Dendrobates tinctorius) | 南美洲热带雨林 |
三、中国特有及珍稀蛙类
中国是全球蛙类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其中一个,拥有约200种,其中特有种占比显著:
四、生存威胁与保护
蛙类面临栖息地丧失、壶菌病(Chytridiomycosis)、外来物种入侵(如牛蛙)及过度捕捉威胁。全球近1/3蛙类处于濒危情形,中国将虎纹蛙、棘胸蛙等列为保护物种。
蛙类多样性体现在生态适应(水生、树栖、穴居)、形态(吸盘、毒腺、滑翔蹼)及繁殖策略(卵块泡沫巢、溪流产卵)等方面。若需具体物种分布图或详细分类,可进一步提供路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