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柳袁照:从胡适童年时的家教,悟名人的成长

像胡适母亲那样做母亲胡适的童年生活,一般可以从他的《我的母亲》一文了解。文章开头就说:“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文绉绉的样子,大家说他像个先生,绰号叫作“穈先生”。所谓“三岁见老”,童年时代养成的性格、习惯,一直会延续下去,终生都不会改变。那是烙印,抹不去的东西。有一天,胡适在家门口与一班小孩“掷铜钱”,一位老辈见了,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让胡适顿时羞红了脸,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舆论的作用,有时大如天。老人的一句玩笑话,让童年的“胡适”瞬间警觉:他和一般孩子不能一样,不能贪玩,即使掷铜钱这类游戏也不行。这与“穈先生”的身份不符,成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此影响了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琢磨这段话:“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大人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人走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怎么选择,迎面走来了一个人,又是自己信赖的一个人,他告诉你该怎么走下去,还能不听吗?胡适说自己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久而久之,“能力和习惯”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发生根本变化。胡适童年时代,只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还有就是写字。这与他最后成为一个大学者是有紧密的联系的,他文章写得好,书法好,是童年打下的底子。他音乐、美术不行,也是童年的“因”成了成人后的“果”,他画画、弄乐器、演戏,都不会受到鼓励,一直受压抑、乃至被扼杀。当时的人才观是有问题的,画画、弄乐器、演戏等都不认为是不务正业,是儿童学习的“旁门左道”。不像现在的家长要不停地要送孩子进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这件事情,又是影响胡适一生的“重大事件”,儿童的兴趣要广泛,不能太窄,假如少儿时胡适绘画的爱好被鼓励,并加以引导,说不定,胡适的成就还要大许多。这些事说大也大,不过,比起母亲对他的影响,都是小事。胡适说:童年“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说得太明白了,童年的学习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做人。他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第一位好老师。给了他“做人的训练”。他母亲有一个习惯,每天很早就把儿子唤醒,“叫我披衣坐起。”至于母亲何时醒来坐起来了,他从不知道,“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真是一个用心的母亲,每天凌晨让胡适反省自己,进而完成了习惯。母亲给胡适做人的训练,是为他树立榜样的,那就是胡适的父亲。“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股是他的家乡话,就是丢脸、出丑的意思。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完全的人,母亲也希望儿子也做一个“完全的人”,母亲对胡适童年时代的要求,应该是胡适人生的要求。胡适写了学堂读书时的一个细节:母亲每天都早早催他到学堂,最早到,学堂还不开门,锁匙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这样的日子,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先生到学校了,胡适向先生背了书,然后再回家吃早安。这个早自习,与其说是自己完成的好习惯,不如说是母亲严格督促下养成的好习惯。胡适的母亲又是善于管教儿子的人,“她是慈母兼严父。”她教育胡适注意场合,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内外有别,所谓“内紧外松”。胡适说,“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却是一个有威严的人,“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她教育胡适是有特定的时辰,小事,晚上睡觉,不能影响睡眠,等到第二天早晨睡醒了,才开始教训。事大,就在当天夜深人静时,关了门,责备、行罚,还不能哭,不能让门外人知道。胡适的母亲,是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人。她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娘,大哥二哥也都是不争气的人,而“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面对这样的家庭局面,胡适回忆说:“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能容忍,不着声,由着那些人闹,大度、宽容,胡适说:“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适说了这样一件事:他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的母亲凡家中有事总会请某人帮忙,是给了人家好处。这话传到了他母亲那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陪礼认错,他母亲才罢休。母亲是以自身的行动来向胡适说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耳濡目染,教会他做人。《我的母亲》处处见真情,他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胡适于十二岁多一点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出去读书,走上了独立之路。离开家二十多年之后,感恩母亲,写下了发自肺腑的话:“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整个的一生,几乎都把母亲的温和、礼貌、忍让等优点保持了下来,完全可以这样说:母亲是他成功的源泉。2020年7月10日于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