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你的童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网友提问:

你的童年最难忘是什么?

优质回答:

应答,你儿时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今天又是年三十,没时间多写,儿时记忆最深的是盼过年,可买件新衣服,有肉吃,我们那一代人平时基本吃不上肉的,过年了队里集体杀个猪,分那么一点点生肉,当宝贝一样,这是记忆最深的了,人以食为天嘛!

其他网友回答

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七十年代,那时的生活水平,只要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有共同经历,共同语言,共同感受。现如今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用4个字去概括,今非昔比,这也是我自己对所经历过的事,是一个最好的总结。尽管改革开放4O年来,其经济基础有着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几千万人还处于贫困当中,当然国家仍在下很大的力量去帮助尚未脱贫的人们,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那些还吃不饱饭的人。千万不要浪费我们的粮食,要教育好下一代,灌输粒粒皆辛苦这样的道理与思想。与此同时也要讲明浪费也是可耻也是犯罪的这样的宣传与教育。造福于下一代,功在千秋。仼重而道远。

其他网友回答

是没饭吃没衣穿,一个字穷[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其他网友回答

说纪童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童年,童年时候很短暂,也很快乐,那时候不知什么是烦恼,只知道能吃饱就好了,也有趣的事,最忘的,我们家住在河边,河水涨了可以逮着鱼吃,河水落了,就拿网逮小虾米,还能摸到小老乌龟,硌俐,小银鱼,是难忘的有好多好多,记得75年一次涨大水,快淹到房子了,大家都搬到大坝上搭个安子临时住在安子里,那时我很小很小,但是刚刚能记住,当时又下着大雨,又冷又饿,旁边一个大婶捧着一碗煮的热红薯来给我吃,很感动,只到现在我一直还记得,虽说几十年适去了,一直在乖心里记住,很感谢,真的很感谢大婶当时一碗红薯,如今大婶己不在了,,祝她在天堂切都好,.这是我最难忘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个70后,看坝坝电影,当属童年最有乐趣的事情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整个国家经济都很落后。农村,则更贫穷。电视不普及,信息来源靠一个生产队,甚至方圆好几十里才有的一个野外大广播喇叭。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电灯都还没条件安上。因此,看电影就成了唯一时髦点的文艺生活,也是非常非常有乐趣的集体聚会。

除了在乡镇上有简陋的电影院外,人们主要是靠乡镇放影队到各村轮流放映。那场所当然就只能是露天的,即所谓”坝坝电影“。那时,恰好我父亲是电影队3名成员之一,因此,有新片子来,我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跟着父亲走村窜队反复观看。平时,在学校里面,老师同学还因此对自己高看一眼。记得一开始电影内容是战争片占了主导地位的。比如《渡江侦察记》、《大渡河》、《英雄儿女》、《地道战》等,尤其是《小兵张嘎》,更是成了学校每年六一儿童节必须放映的主题教育片——我想大多数经历过的70后朋友,通常看过两、三遍都是很常见的。而到80年代,从一部风靡全国的《少林寺》开始,则是武打片基本占据了荧幕。光是少林系列都好多部,然后武当系列、武侠系列,一部接一部,直到后面的警匪系列——此时已经基本上到了电视、录像机时代。

镇上影院要放的电影,一般是通过广告牌预告;而村里要放电影的消息,一般是通过广播方式“肉电话”的方式传播的。半天之内,保证传遍全村田间地头。但为此,也经常出现人为或非人为的谬传,比如放不放,放什么片子等。错误信息导致人们老早去村里放电影的”老地方“占位置,结果空等半天空欢喜一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当然,更多时候信息是准确的,全村老少心情也是极其兴奋的。白天,大人们会为看这场电影做一场精心准备,比如:让小孩子中午好好睡个午觉(免得晚上打瞌睡),比如提前把家里的农活安排好:浇田、喂猪,鸡鸭鹅兔关笼等;还比如提前买好煤油、用面纱、竹筒制作火把(那时候很少有电筒),以备赶夜路……离放映地点近点的人家,则早在午后就开始用条凳占住有利的观影位置。

最热闹的是夏季看坝坝电影。傍晚,天边的晚霞燃烧尽了最后一点余辉,十里八村的乡亲,吃顿匆忙的晚餐,便打着星星点点的火把上路了,头上顶着星星月亮,耳畔伴随着虫唱蛙鸣,一路走一路呼朋唤友,陆陆续续汇聚到放映地点——村子的一个小广场(通常是学校外面的操场),从里到外,依次摆放。实在没有地方的,嫌观看碍事的小孩子、小伙子,还有爬墙头、上树头看的……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电影开始前的一段时间是最喧闹的:孩子们你追我赶,开心疯耍;有滚铁环的,有跳绳的,有玩”抓特务“捉迷藏的……大人们见面打个烟,借个火,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大声摆着”龙门阵“,甚至连家里的狗、猫都会跑来凑凑热闹。蜻蜓、飞蛾、各类蚊虫,还有被它们招来的蝙蝠,则在夜空中翻飞扑腾……这时候,村上的领导班子也是很开森的。因为他们要陪尊敬的电影队的师傅很正大光明的公款海吃一顿,喝点小酒那自然是不可少的。

大约晚上8点,电影开始。放映机就在几百号人海的中心,射出一根极强的光柱,越过众人头顶,投射在二三十来米的大荧幕上。微醺的放映员们,通常在这之前,还要放点自制的宣传幻灯片,顺带还表演点政策宣传性质的段子,多是以四川方言、快板什么的呈现。内容通常是计划生育好,要致富先修路,孝敬父母关心邻里等。然后有一段加演片,叫《祖国新貌》,传播点祖国大江南北丰收景象,祖国形势一片大好等,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联播。不过这些都是不大受观众待见的节目。好不容易,正片开始了,片场的喧嚣才渐渐熄灭……这期间,除了荧幕的声音,就是电影机极富有节奏的嗒嗒嗒的走片声。偶尔会出现卡片的情景,荧幕上的画面就剧烈地抖动起来,声音也开始”抖音“模式……于是,就会有人高叫一声:是不是今晚上给师傅吃酸萝卜啦!于是全场就”轰“的一声大笑起来!就在放映师傅手忙脚乱急忙处理故障的过程中,口哨声迭起,起哄声叠起……大家七嘴八舌地开涮起来,但其实心下却并不恼怒,仿佛是好不容易捡到一个表现机会……开涮的忙着开涮,买冰水小吃的忙着去小卖部,要方便赶紧去旁边田野里解决下……甚为热闹。

片终人散,荧幕余光未散,孩子们则跑到荧幕前摆各种姿势造型,在荧幕上留下各种剪影。人群从外围开始有序散开,兴犹未尽的回忆着影片情节,维持着愉快的心情,一路聊着,笑着。一条条火把长龙又向四方的田野阡陌延伸开去,再在院落熄灭,犹如一次壮观的”大地走火“行为艺术正在上演……夜深人静,蛙鼓寥落,留给人们的是知识荒芜、文化饥渴年代里难得有点文艺味道的一夜美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一栋栋小青瓦的新房在乡村拔地而起,一条条战争片里面才看得到的类似步话机的天线悄悄在房顶上竖立起来——一个新的时代——电视时代来临啦!看电影的需求越来越少,乡镇电影院撤掉了,电影队也解散了,关于坝坝电影的一切似乎都未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然而,作为曾经经历过那段历史,体验过那种场景的我们这几代人,还是会偶尔想起来。那种庙会般的热闹、那种过节般的开心,以及那时的乡村人对精神生活、对集体体活动的渴望和追求,始终让人铭刻于心,不胜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