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柳袁照:你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

你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
“人”与“人才”,这两个词是高贵的、高尚的,神圣的。可有一个现象,这两个词又是不能问的,能问人:你是人吗?能问人:你是人才吗?前者有侮辱别人的意思,意思是说人家不是人。后人有讥嘲的意思,意思是说别人不是人才。不能问:说明了什么事?说明社会上还有人不是人,我们周边有太多的人不是人才?前两天,居万峰校长在我个人公号一文后留言,他说:当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这个问题还要问吗?认真思索,还真该问。多一字与少一字,意思则差远了。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说“以人为本”,都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可实际是这样吗?几乎所有的学校办学的实际是“以人才为本”,而且是误读了的“以人才为本。”以人才为本,只会让我们看到一部分人,看到一部分学生、一部分老师。对学生而言,眼睛会更多的瞄准好学生、尖子学生,而疏忽了大多数,或者放弃了那部分落后的学生。对老师而言,会专注于老师的“专业发展”,而忽略了他们的生命成长。老师的生命成长应该是贯彻于整个生命的全过程的,是一个终生发展的概念,包括退休离开学校、离开课堂之后的那段漫长的生命过程。可是现在有多少学校,在认真思考老师退休之后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中,有多少是包含这部分内容的?什么叫人才?这也不用问吧。天天挂在嘴上的,我们要培养人才,而且前面要挂上“创新型”几个字,表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素质。咬文嚼字,钻一下牛角尖,在这里,“人”与“人才”是不是能互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素质的人才”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素质的人”是不是一个意思?有区别吗?再继续咬文嚼字。我们辨别一下“人”与“人才”这两个词意义上的差别。“人”,是什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虽然我们自己是“人”,但它属于最难说清楚的概念之一。一般认为: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人是有灵魂有肉身的生物。“人”生下来还不是完全、完整的人,是教育才让人成为人。那么,人才又是什么意思呢?晋朝葛洪?《抱朴子·逸民》曰:“褒贤贵德,乐育人才。”宋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曰:“则天下之人才,不胜用矣。”这里的“人才”,都是指有才能的人。我再查查现代辞书上是怎么解释的?解释说:“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怎样把人培养成人才?也是教育的责任。
“人’与“人才”可以不可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如今在学校里统一了吗?培养成“人”与培养成“人才”应该是不矛盾的。作为“人才”首先是要成“人”,使一个个具体的“人”,具有“高贵的灵魂”,什么是高贵的灵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理解不一样。爱因斯坦有一篇《论教育》,他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一一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现在,往往走入误区。当下学校误读,是存在的,有的是有意,有的是无意。把“人”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割裂开来。以为“人才”培养高于“人”的培养。在所谓的“人才培养”中,恰恰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是用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同样,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也往往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师。如此做法,不可避免地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居万峰校长原来在重点高中做老师,是所谓“培养人才”的地方。现在到了新兴学校做校长,所在学校的学生来源地多元复杂,学生基础多层次多元,状态丰富。他面临的是“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因而,他有了切身的体会。敏锐地提出了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才为本”的问题,问得好,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涉及到什么是做真教育,涉及到办学思想端正与否,让我们在办学实践中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居校长说得好,他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两者关系,他说:“以人为本”着眼于教育目的;“以人才为本”着眼于教育的途径。因而,“以人才为本”应该理解为仅仅是“以人为本”的一个过程。为居校长点赞。
2020年6月9日与真水无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