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看完这部良心剧我想问:医生何时才能被真正尊重?

昨天,我给大伙推荐了纪录片《非典十年祭》。
其中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把我看哭了。
17年前,他是抗非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会他刚毕业,当年所经历的艰辛、承受的压力,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17年后,他却说:“只要还没被患者家属砍死,召必到!”
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杀医生的新闻想必不需要我再多说了。
本来以为只是个例,谁能料到最近居然接二连三发生。
网上还有个段子:“今年春节,医生忙着杀病毒,病毒忙着杀患者,患者忙着杀医生。”
这句话,看完真是又气,又哭。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正视医生这个职业?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尊重医生这个群体?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叫医学的无奈?
后悔、遗憾、愤怒现在统统为时已晚。
我们需要搞明白上面这些问题,并且让更多人搞明白。
滚君给大家推荐一部国产良心剧。
讲的是两类:患者和医生。
也就是想要活命的人,以及帮人活命的人。
里面有很多命悬一线的故事。
紧张害怕、伤心流泪、斗志昂扬……
看得我五味陈杂。
这部片子的名字叫《人间世》。
第一季2016年播出,第二季2019年播出,在豆瓣均是9.6的超高分。

今天我只介绍第二季中的其中一集,《浪潮:“医”无反顾,为我所爱》。
这一集向我们展示了医生的日常工作。
虽然没有其他集那么吸引人,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
但看完后,你一定会对医生重新建立认识观。
明白什么叫做: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2018年7月2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正在举办。
一帮学习了5年、8年,甚至10年的学生,等待着一个重要仪式的到来。
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难掩欣喜的笑容。
嘴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总算熬出头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站在台上郑重地说:
“这个社会有太多诱惑,可能让你迷失。我担心,你们是否会因为压力,因为年轻医生并不体面的待遇,因为社会上的种种误解,而放弃当初的誓言。”
接着,所有即将毕业的1811名学生,举起拳头开始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其中有一位博士毕业生,叫钱逸维。
毕业后,在成为一名专科医生前,她还要进行为期两年的医院轮转培训。

来到医院,穿上白大褂,她第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先是在神经内科。
一个交大毕业的博士,第一天来到医院的感觉一个字:
懵!
别说给病人看病了,就连看病时怎么站都不知道。
你可能会说,这个很正常。医学博士不一定懂医院的规矩啊!她的理论知识一定有优势。
呵呵。
你想多了。
主任医师连问了她两个理论问题。
钱逸维一个都没答出来。
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她知道一开始会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懵之后,她又感觉到一个字:
挫!
她以前考试前让老师划重点,老师说:“不划重点。病人会按重点生病吗?”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就算你在大学学了10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来到医院你还是菜鸟,还是会有很多知识点不懂。
不过上面说的医院规矩和理论知识点,只是所有困难中的小菜。
根本算不上什么挑战,慢慢学就是了。
最难最难的还是临床操作。
比如神经内科医生必须要过的一关:腰椎穿刺。
钱逸维在模拟人身上练习这项操作已经三年了。
做过上千次的腰穿。

这项练习,非常枯燥乏味,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
但必须要练。
不练你掌握不好手感,万一给真人做,出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次真给人做腰穿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是新人医生的一道坎。
即使技术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当钱逸维听到老医生说“你做”时,她表面笑呵呵地答应,但内心慌得一批。
小钱医生就这样上手了。
操作前,她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自己这次要失败。

她用手找位置,一直摸不准。
位置终于找好后,穿刺针终于要进去了。
大家都屏息凝神,盯着小钱医生的操作。
这次操作很不顺利。
她一直刺不到最里面。
一般的医生完成这套操作只需5分钟,但她已经做了8分钟,还没解决。
老医生等不及了。
戴上手套准备自己上。
不一会,问题解决了。
钱逸维叹了口气往外走。
练习了三年,居然就换来这个结果。
巨大的挫败感让她喘不过气。
她很愧疚,病人明明可以得到更好的治愈,但是因为她,忍受了更多的疼痛,甚至有其他可怕的未知风险。
主任医师安慰她说,这个很正常。
新人医生不可能不犯错,否则老医生的价值在哪呢?
这就是一个矛盾。
从病人角度讲:你们医生怎么能把我当成一个试验品呢?我是人啊!不是机器。
从医生角度讲:所有的医生都需要从新手到老手慢慢成长,别说你在模拟人上练了3年,就算你练了10年,到了临床你还是个新手。
而且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即使老医生,也有犯错的时候。
医生是人,不是神。
更何况,医学是有边界的,在边界里挣扎的人,都是命悬一线。
医生只能秉持救死扶伤的信念,尽力而为。
特鲁多医生的一句墓志铭流传甚广: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当医生不容易,特别是在无能为力的时候。
“治病救人的初心,总会碰到医学的边界。”
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己没有做到完美,而导致了不好事情的发生。
纪录片里总结说:“谁都想体验治病救人的荣耀,可在此之前,小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做好每一个琐粹的工作。”
你可能会问:如果是老医生会不会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纪录片里也采访了一位48岁的医学大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
他的工作不但不比年轻医生轻松,反而更累。
从他身上,我惊讶的发现,一个优秀医生的责任远比我们想象的重。

记录片里,虞先濬边吃盒饭,边回忆自己第一次动手术的经历。
“手一直在抖,缝都缝不上去。”
“脚都软了,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下。”
他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病人的感激。
一个优秀的医生,靠的是经验和教训。
这些怎么来?
全都得依赖病人。
医生的成长,不完全是自己努力来的。所以地位高,肩上承担了越多的社会责任。
这个责任就是要最大可能的用技术,治好病人。
什么是医生最大的悲哀?
就是:死人了你都不长进,这就是医生最大的悲哀。
除了技术上不断精进的要求,老医生还有一项重要技能,就是会安抚病人的情绪。
一位从哈尔滨飞了2000公里到上海的肿瘤患者坐在虞先濬面前,旁边站着一大堆其他病人。
虞先濬三下五除二,打消患者顾虑的同时,还让他心里很踏实。
虞医生告诉他,瘤子不一定是坏东西。
还打了个比方:“上海男人都很小气吗?不一定。上海男人像我这种就很好。”
好医生的技巧在于,你不能骗他没病,但也得想办法让他心里踏实,觉得情况不是很糟糕。

和患者聊完后,虞医生又把他女儿叫过来,说了实情,并安慰她不要害怕。
一位成熟的医生,既要通过专业知识做医学判断,还要依靠一定情商,完成患者的心理建设。
不是所有患者心理素质都很强的。
他和几位患者聊天时还说到什么是好医生。
“能够主动为病人承担责任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那种不作为,永远都怕自己犯错的医生,只能永远当一名庸医。
他在现场看到医生和病人出了点小矛盾,马上就教训这位医生,告诉他:
“99%的病人是来求医的,不是来闹事的。”
然后他模拟双方的心理,站在各自的立场讲问题。
表面上看,他是在教训年轻医生,其实也是讲给这些病人听。
最后,不仅化解了双方的矛盾,还让患者更加信赖医生。
以上都是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足见一位好医生真是不好当。
除了专业技能过硬外,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得会解决。
虞先濬是个工作狂。
20多年里,他已经养成了不做手术就难受的习惯。
5+2,工作日加周末。
白+黑,白天加晚上。
随时待命。
而且每天在手术台上如履薄冰,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他的成就感来自于治疗好一个又一个病人。
这是无法用钱计算的。
他说:“一个人如果喜欢做一件事情,一定能做好。”
“我就是喜欢开刀。”
过去一年里,他做了300多台手术。
每一台平均要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持续四个小时。
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他时常下了手术台,确保所有事情都解决后,整个人就瞬间软了。
没什么其他原因,就是累的。
很多时候,虞先濬做完手术,本来准备换衣服的。
但还没来得及换,就瘫在那打盹了。
看到这个画面,真希望时间可以静止,能让他稍微休息一下。
但一般情况下,他得马上起来,下面还有一大推事情等着他。
每天真就和打仗一样。
虞先濬现在做手术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带团队。
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生,比自己做好手术还要重要。
年轻时,他雄心万丈,立志一定要把胰腺肿瘤攻克。
但用了二十多年他发现,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现在他最期待,自己的学生里面,能够涌现出几位真正的医学科学家,来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他说:“他们一定会超过我们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以上就是这一集片子的主要内容。
在《人间世》纪录片里,还有太多太多奋不顾身的医生。他们与生命抗争的故事,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但不管是哪个医生,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和其他职业不一样,动不动就要宣誓。
因为这个行业是在和生命打交道。
正所谓人命关天。
所有的事都是大事。
更关键的是,医学的解决方案全部都是概率,而不是确定性答案。
医生也会失误,也会无能为力,甚至会犯下大错。
考验他们的不仅是技术、经验、毅力、心理,更重要的还有道德品质和理想追求。
所以,拥有一个坚定的医学理想是多么重要。
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虞先濬和同行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下合影
想当一名好医生,就必须一直进步,一直战斗,时刻准备和极限作斗争,从死神手里抢人。
他们的压力巨大,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所以那些把利器指向医生的患者是多么可恶。
他们无视医学规律,无视法律约束,无视奉献者的伟大,更无视对生命该有的敬畏。
他们拿着利器发泄一己私欲,却不知他这一刀下去,不仅代表一个人会倒下,更意味着一群人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救治而跟着倒下。
这绝不夸张。
在中国,好医生的资源非常稀缺。
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花费庞大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绝对不是光靠钱就可以堆出来的。
要好的苗子,要老教授带,要临床经验积累……
所以,患者一刀下去,毁掉的是以上所有东西。
同样是刀,医生用它救患者,患者用它砍医生。
医者仁心。
他们不管自己的安危,不顾家人的担心,冲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线,和病魔血战到底。
我们需要理解他们,善待他们。
希望以后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发生,也希望现在还和新型肺炎搏斗的医护人员,都能安全回家。
向医生致敬!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生命开路者,不可令其负伤于刀下。
当年我们在非典上犯的错,千万不能再重演了有人故宫开车被骂,有人故宫拍电影拿下9项奥斯卡田震春晚惊艳复出:嗓音20年未变,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天才小海盗|策划天才小海盗 |撰文小糖人|排版喜欢这篇文章的,点击下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