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春日札记

算起来,今天是第三次去端桥铺镇汉寿村。
第一次大概是五六年前,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犹记得,也是这样的三月,油菜花泛滥成海,像被巨型颜料桶泼墨,似乎整个世界都是金黄的。我们穿行在花海中,欢呼,雀跃,合影,一个个快乐得像小孩。村里还有一片桃林,正值桃花盛开,树上粉红粉白,朵朵妖娆,树下绿草茵茵,长满了水牛花,我们便蹲下身来,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
第二次是两年前的这个时节,那时,我在旅游部门工作,宣传本土的美景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为了公众号推文,我特意邀了一个摄影师,叫上办公室的几个小妹妹,去花海拍照。那天的推文反响很不错,我后来又写了一首打油诗放在自留地,其中有这么几句:
一朵油菜花牵手另一朵油菜花
一只蜜蜂呼唤着另一只蜜蜂
一个我喊着一个你
没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了
……
所有的诗情都在春天绽放
所在的笑脸都在春天盛开
所有的日子
都将被春天照耀得温暖明亮
…………
再次翻阅曾经的图文日志,春天的气息,青春的美好,生命的欢欣,都扑面而来,多么让人珍惜和怀念啊!诗意,闲适,快活,每次都留下美好而快乐的记忆,便对汉寿村格外的有好感。
今天,应张局相邀,再次前往汉寿村,同行者卿主席等共五六人。张局说,村里的黄支书和他是故交,早在九十年代,曾在一起共过事,算起来,这份交情近二十多年了,虽经历世事沉浮,情谊却并未远离,便显得弥足珍贵。我们的车从县城出发,数十分钟后,便见到主道左侧汉寿村的村牌,黄支书早已等在路旁,在前面为我们带路。沿途都是油菜花,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浓郁的花香中。沿着村道,七拐八拐,不到十分钟,便到达支书的小院。院内别墅一栋,杂房一座,轿车和农机一应俱全,屋前一株茶花开得硕大又鲜艳,园子里,几只鸡鸭悠闲地觅食,好一个小康之家!黄支书身材较魁梧,满脸的笑容,声音爽朗,端茶倒水,瓜子水果,全部摆上,显得极为热情。他告诉我们说,他新添了孙子,儿子儿媳都在长沙工作,家里一切都好,言语中有掩饰不住的满足与幸福。他的老伴长相显年轻,在厨房不停地忙活着。稍作休整,卿主席提议去王甲本墓地看看,毕竟他还从未去过,大家欣然前行。王甲本,何许人也?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百度一下,其实有很多关于他的史料记载。王甲本祖籍云南富源县,出生军人世家,屡立战功,后升任国民党第79军军长。1944年9月,为抵抗日军侵袭,在山口铺大树脚村玉霁亭处,王甲本组织部队突围无果,亲自持刀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被村民葬于山口铺芭蕉村。王甲本是唯一一位和日军白刃战战死的中央军军长。2014年9月,王甲本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芭蕉村离汉寿村尚有一段距离,问过支书大体方向,我们便驱车前行。遇有岔路,便问路边村民。不到十分钟,便抵达芭蕉村。村道平整开阔,别墅栋栋林立,绿树成荫如巨伞,屋前屋后油菜梨花,时有鸡犬相闻,美丽乡村,大抵如是。村里多是老人,坐在屋前闲聊,看到一帮生人到村里,便觉新鲜。当我们说明来意,老人们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指路,说沿着这条道,往后山直走,便能看见那块墓地了。 数分钟后,便到达王甲本墓地。墓地被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围绕着,两树的中间悬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估计是去年清明有人来祭奠留下来的。,墓地方圆不过几米,只有一座朴实简陋的墓碑,墓碑上既没有肖像,也没有浮华的雕饰,更没有华丽的碑文记录逝者的赫赫战功,但是每年都会有人来这里祭奠这位抗日英雄。“王甲本壮烈殉国,全军上下无不悲痛义愤,追悼会上,不仅有当地群众送的花圈和挽联,还有国民党各部送来的挽联,朱德同志也派人送去了花圈,挽联上写的是‘东安县里悲霞日 玉霁亭边混共天’”同行中,有人说道。大家都静默着,沉思着,仿佛回到战火连天的年代。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王甲本将军最终未能回到故乡。硝烟去,几十载,一抷黄土忠骨埋。他的魂灵永远守护着这一方热土。不由得想到,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不知牺牲了多少人的性命,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不知多少人用生命和热血,才换得现在的国泰民安,便对现在美好的生活倍加珍惜和感恩。 林中鸟雀,啁啾声声,安静又喧哗。“该回去了,黄支书打来电话,说饭菜准备好了,等着我们呢!”张局说道,于是,闻着花香,我们返程,心情愉悦如初。往期链接:花开已成海,春天有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