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其他常识

每天静读一本书:《掌控习惯》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掌控习惯》。
《掌控习惯》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
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问了同学这样一个问题: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铁链,栓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们相信吗?
同学们都回答:不可能,怎么可能,不相信!
不信的话,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印度和泰国,训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习惯了,直到长成大象,这时的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是,它再也不挣扎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老师问同学:这件事是真实的,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什么绑住?
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习惯。
古代圣贤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受的路上去。”现在的匠人精神也提倡:“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既然习惯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掌控习惯?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学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通过多年的悉心研究发现,形成习惯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赏,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这四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并最终让我们养成了习惯,而这些习惯会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巨大力量。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这本书中,根据这4个步骤,总结了相对应地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4大定律,帮助我们建立一套持久有效的行为系统,进而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
1.
第1定律:如果一个好习惯很难被记住,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扁鹊这个人,他与华佗齐名,被称为是神医。有一次,扁鹊觐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说:“您有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的话就会加重。”桓公说:“我没病。”过了十天后,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侵入到肌肉里,不及时治疗就会加重。”
蔡桓公不听,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见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蔡桓公,掉头就跑。
蔡桓公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他,扁鹊说:“桓公的病已经在骨髓里面了,我救治不了。”果然,几天后,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走了,于是,蔡桓公病死了。
扁鹊到底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会预先知道蔡桓公身体上有病?
扁鹊是一名中医,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色来判断他的疾病程度,由于多年来他一直用这种方法来诊断疾病,扁鹊不知不觉就具备了一眼就能识别疾病这种模式的能力。
人脑就是一台预测机器,它不断地感知你周边的环境,并分析和处理它所遇到的所有信息。比如说,扁鹊看到一个人站在他的面前时,他的大脑就会自动编码经验教训,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拾取预测特定结果的提示,这也就是扁鹊能够很快确诊桓公生病的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注意到相关线索的能力是每个习惯的基础。
这就说到,养成习惯的第一步:提示。
随着习惯的形成,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到以前的旧模式中:饿的时候吃零食;回到家就看电视;没事总玩手机……
而触发我们这些习惯的提示随处可见:厨房客厅摆放的零食;沙发边上的遥控器;口袋里的手机……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因此,我们也就不知道怎么行动去改变这些习惯。
所以,当一个好的习惯很难被记住,我们应该怎么办?
詹姆斯·克利尔因此提出了养成习惯的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填写“习惯记分卡”,记下你当前的习惯并且留意它们。习惯记分卡是个简单的练习,通过记录将我们的意识程度从下意识的习惯状态提升到警觉状态。
其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应用执行意图,创建执行意图是一种策略,将此策略应用于我们习惯的简单方法是完成以下这句话:
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比如健身,早晨7点,我将在健身房健身一小时;看书,下午3点,我将在图书馆看书30分钟;生活,下午5点,我会在厨房做一顿美味的饭菜。
我们需要给我们的习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就像贾森·茨威格所说的那样:“很显然,若是缺乏刻意的努力,你永远都不会去健身。但是就像听见铃声就流口水的狗一样,条件反射在身上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本该健身却尚未开始的时候感到坐立不安。”
所以,当一个习惯很难被记住时,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它显而易见。
2.
第2定律: 当你不想开始培养习惯时,你应该怎么做?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颗树上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病人每天看着生命中的这片绿,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不是杜撰的,医学上确实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奇迹发生。
那么,有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奇迹为什么会发生?
其实,这跟习惯养成的第二步有关,提示触发渴求。
最后一片叶子这一提示触发了病人对生命的渴望,进一步说,就是最后一片叶子刺激了人脑中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释放的多了,人的欲望就会增强,对生命的渴求就会越大,反之,如果没了多巴胺,欲望就会消失,没有欲望,生命活动就停止了。
习惯是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每一种习惯,比如,吃垃圾食品,玩游戏,看抖音……都与高浓度的多巴胺有关,我们基本的行为,比如,吃饭、睡觉、上厕所……这些也与多巴胺有关。
每当提示刺激着我们时,我们的多巴胺的浓度就会上升,欲望和渴求就越强烈,之后,我们所采取的行动的动机也随之增强。
欲望是驱动行为的引擎,这就揭示了习惯的第二大定律:让它有吸引力,面前的机会越有吸引,养成习惯的可能性就越大。
美国的一个无名湖畔,长眠着一位医生,他的墓碑上刻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的名字叫特鲁多,他是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他还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对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照料方法至今仍被沿用着。
特鲁多是一名医生,那他为什么会单单分离出结核杆菌?
这是因为特鲁多在24岁时得了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是无法治愈的,所以,他从喧哗的大城市搬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准备静静等待生命的结束,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在这样安静的地方,他的身体反而一天比一天好转。可当他返回城市时,结核病又复发,回到乡村时,身体又好转。
在这一提示的刺激下,他的欲望就会变得很强烈,特鲁多想要通过自己的事例来拯救更多的结核病人,研究结核菌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就有了吸引力,之后,他采取的行动的动机也随之增强。
于是,特鲁多在那个湖边住了下来,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结核病的研究中,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结核病的治疗与调养中心,帮助了很多结核病人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拿破仑说过: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特鲁多的习惯成就了他做医生的使命。
既然习惯这么重要,可当你不想开始培养好习惯时,怎么办?
詹姆斯·克利尔在书中告诉我们:当我们不想开始培养好习惯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我们的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而绑定喜好会使我们的习惯很有吸引力。
喜好绑定是应用心理学理论普雷马克原理的途径之一,意思就是“高频行为会强化低频行为。”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你喜好的高频动作与你需要做的低频动作搭配在一起。
比如:在做了十个俯卧撑之后,我就可以看一会电视;健身完成后,我就可以去参加最喜爱的明星演唱会;完成最后一篇文章后,我就可以去旅游……
培养一个真正不可抗拒的习惯并非易事,但是,这个简单的策略可以让任何一个习惯都变得有吸引力。
3.
第3定律:当你发现难以养成一个习惯时,你应该怎么做?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在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时。有这样一个插曲:
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飞船,进仓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把鞋脱下来了,加加林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仓,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加加林的这一动作,让主设计师很感动,他想:“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的人,我才放心。”
在设计师的推荐下,加加林成为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有人都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成功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可是,当你发现难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时,你应该怎么做?
詹姆斯·克利尔在书中告诉我们:培养好的习惯,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不管你连续做了21天、30天、还是100天,重要的是你这种行为的频率。你可以在30天内做两次,或者200次,起决定作用的是频率。
所以说,要养成习惯,就需要多练习,能够坚持练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行为转变的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詹姆斯·克利尔说:“让它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两分钟法则。也就是:“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的习惯很容易就能开始,任何人都可以读一页书;去健身房呆上两分钟;开始写50字;收好一件衣服……
这是一个强大的策略,因为你一旦开始做正确的事,继续做下去就会容易得多,另一方面这个策略也强化着你想建立的身份。如果你连续五天都出现在健身房里,哪怕只呆上两分钟,你就是在为你的新身份投了赞同票。
詹姆斯的一位读者使用了这个方法减肥,最终成功了。
他每天都去健身房,但是他告诉自己,他健身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后,他看着周围锻炼的人,心想:“反正都来了,不如多锻炼一会儿。”几年后,他的体重正常了。
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平台上写点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多数人在写了几天后就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也可以用这两分钟法则,英国的领导人格雷戈就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他的做法不是写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他总是在感觉写烦了之前及时收手。
从掌握最小行为的前两分钟开始,只关注前两分钟,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做扎实,然后,再继续下一阶段,最终你会养成你原本希望的习惯。
所以,当你觉得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养成时,你都可以采用两分钟规则,这是让你的习惯变得简便易行的最简单的办法。
4.
第4定律:当你很难坚持这个习惯时,你应该怎么办?
全球最著名的酒店创始人希尔顿的座右铭是:微笑。这其中有一段故事: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管理,以及独到的眼光,很快就将一家旅馆变成一家酒店。
他高兴的把这份收获告诉母亲,可是,母亲却不以为然地对他说:“照我看,你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只是你的领带有些脏。”希尔顿听了很伤心。
他母亲接着说:“你要想把旅馆长期经营下去,就要想一个办法让住过希尔顿旅馆的人住了第一次,还想住第二次、第三次,这个办法必须是简单、容易、不花钱就能做到的,只有想出这个办法,希尔顿旅馆才能有前途。”
希尔顿幡然醒悟,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满足母亲四点要求的方法:微笑。
所以,希尔顿能够在酒店行业做到霸主的地位,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微笑的影响力”,微笑,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可以感染人,这也就是希尔顿酒店能让人来一次就忘不了,就想来第二次、第三次的秘诀。
一旦我们体验到做一件事能够让我们高兴,我们就可能愿意重复去做这件事。
这就说到了习惯的第4大定律:让它使人愉悦。
养成习惯的前三条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增加了当下行为发生的概率,而第四条定律:让它愉悦,则提高了下次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它们形成了完整的习惯循环。
不管你的习惯多么的有条理性,总有一天,你固有的生活节奏会被意想不到的事打乱,你病倒了,或者你有事外出,或者你的孩子生病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詹姆斯·克利尔告诉我们,应该遵守一条简单的规则:绝不错过两次。
假如有一天错过了,要尽可能快的接上,错过一次健身,但不能连续错过,我们不可能做得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避免第二次的失误。
第一次犯错不会毁了你,真正要命的是随之而来的不断重复的错误。错过一次是意外,错过两次是一种新习惯的开始,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这里。
任何人都可能有糟糕的表现,糟糕的健身安排、糟糕的减肥计划、糟糕的工作体验,但是,当成功的人摔倒后,他们会迅速的爬起来。一个习惯偶尔被打断不可怕,只要迅速接上即可。
所以,当这个习惯很难坚持下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不能错过两次。
马克思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飞快。”
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好习惯,如果你难以改变你的习惯,问题的根源不是你,而是你的体系。
詹姆斯·克利尔告诉我们,掌握了行为转换的四大定律,你就拥有一套工具和策略,可以用来建立更好的系统和养成更好的习惯。
有时候,一个习惯很难被记住,你应该让它显而易见;有时候,你不想开始培养习惯,你需要让它有吸引力;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会发现很难养成习惯,你需要让它简便易行;有时候,你不想坚持下去,你需要让它愉悦。
小习惯不会简单相加,它们会复合,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微小的变化,显著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是基因、天赋、运气,而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