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为什么欧洲有文艺复兴,而中国没有出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中国在干嘛)

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过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运动?

优质回答:

先说一点题外话。

文艺复兴是欧洲史的特殊现象,近代以来,国人常常期望中国也出现一次“文艺复兴”,胡适、鲁迅、李大钊等都曾主动承担过这方面任务。

但我们应该知道,历史是超复杂系统,以人类目前的认知能力以及信息储备,远远不足以把握其规律。目前的历史理论只具备解释功能,不具备预测功能。换言之,我们不可能把别人的历史嫁接到自己的历史上,看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做什么,很可能会搞出大麻烦。

“文艺复兴”的出现基于欧洲特殊的历史条件,有其内部的传承逻辑,即使我们具备了同样的历史条件,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传统,那么也不可能成功,而要形成这样的传统,非几代人不可,况且,即使几代人积累了,也未必能形成同样的传统。

所以,看历史重在理解历史本然的脉络,不同传统的社会可能会有可通约的规律,但目前人类无法把握它,既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所以,千万不能带着这样的激情去介入历史。

其次,什么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法国历史学家最早提出的概念,到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为比较比较正式的说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一部名著,此前人们讨论历史演进,往往会关注在军事史、政治史上,但布克哈特创造性地提出,意大利在1350—1550年间出现了此前欧洲完全不同的文化中,这是欧洲率先抵达近代化的关键。

这个说法是非常睿智的,至今主流学界基本认同。

该书的主要逻辑是:在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是交融的,自我并不清晰,人们没有清晰的自我的概念,只能按习惯、规范来生活,而只有唤醒了人,让人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那么他就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一方面,他会追求现实的成功,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另一方面,他要追寻自我的生命价值,所以要不断求知,推翻过去种种迷信。

该书逻辑严谨,非常有说服力,所以成为历史学上一本划时代的巨著。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方法论,使文化史研究走上学术舞台;另一方面,它呈现出对历史变化的深刻洞察。

其三,文艺复兴说的短板

然而,随着研究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黑暗,很多发明其实是中世纪完成的,却被历史学家们归成文艺复兴时期的成果,在黑暗的中世纪,个体依然享有一定空间,并不是完全没有自我。

这个争论涉及复杂的举证,由于国人对欧洲史料掌握程度不够,所以很难加入讨论,只能复述一下别人的成果而已。

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说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将历史简单化了,俨然找出了清晰的规律,所以很容易被外行们接受。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肯定是欧洲史的外行,但他们都对此说高度认同。

“文艺复兴”说有一定道理,因为它复兴了希腊文化,走向世俗社会,推翻了宗教的桎梏,脱离了信仰社会。从信仰到世俗,确实是近世之变的主脉。

其四,为什么前贤急于引进文艺复兴

一方面,亡国灭种的压力,不得不匆忙而粗糙地向西方学习,毕竟国家已经到了那个危机的时刻,客观上也不允许学者们坐下来慢慢研究。

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社会识字率只有10%,人民整体愚昧、麻木,基本生活在中世纪的状态下,缺乏清晰的自我,引入“文艺复兴”可以唤醒个体,由此有一个假设: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这其实是未经实证的一个观点,事实可能正相反,有了现代化的环境,人的现代化是不难达成的。

总之,引进文艺复兴是为了救时,不免有粗糙的特点,就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比如:编造出上古的民主体系(禅让制是不是原始民主制度,其实大可争论);原儒(原儒固然可爱,但很难说它契合现代性);美化宋朝;等等,希望在中国也挑起一场文艺复兴。

遗憾的是,这种无根之论在中国很难找到真正的回应者,毕竟那些要复兴的“文艺”自身不够厚重,带有很强的专制主义特色,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其他网友回答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我们自己的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又没受邪教毒害何来复兴一说?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有文艺复兴!元朝时期让中国才子门建立书苑从私书先生转化为全职教书先生而发展到国办学校的教书先生。国家建立国子监举办国立大学填补了中国史前空白元朝元杂剧的发展引来了四大名著基本形成。蒙古人杨景成把唐朝以来舞台戏制作为西游记把师徒三人取经故事挣填了大师兄。元末又诞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题材的作品搬上舞台戏出现了窦娥冤等等许多剧作填补了历史以来唐词宋词记载史记,资治通鉴等单调的文学发展到各种各样题材的文学诞生说明了中国历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能说是中国没有文艺复兴呢?只不过南元的灭亡带着文艺复兴被埋葬在了腐朽的明朝火葬场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其实多次出现过类似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明朝中后期那次最为璀璨,只是由于中国是大一统王朝,在统治者和理学的反复打压下,没有成长起来,影响偏小罢了……

所谓文艺复兴,就是过了几百年的以神为主,轻视人性的中世纪后,出现了重视人性,重视人的欲望的世俗化,人文化风潮,感觉好像是消失已久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又重新出现了……14世纪初发源于工商业发达的意大利等国,后来蔓延到整个欧洲……

其中出现了很多世俗化小说,比如鼓吹人的性欲望的小说集《十日谈》,上面写了大量男女情爱和追求财富的故事……后期直接引发了启蒙运动,人类理性,人文思想开始出现……

而中国早就出现了一些藐视儒学正统,鼓吹人性,欲望的思想的书籍,这与文艺复兴无疑……

中国每一次经济大丰富的太平盛世,都会出现一些世俗化小说,比如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上面也是赤裸裸的充满欲望和人性……最有名的如《三言二拍》,反映了市井文化和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除了小说,明朝的人文思想也是中国史的巅峰,不仅理学,心学,三教九流,兼容并蓄,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反对儒学正统,鼓吹人性解放的书籍和人物……

最有名的是明朝的李贽,他的名言:“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他讽刺孔子,鼓吹男女平等,自由恋爱,重视工商业,多次述说商人的辛苦和价值,鼓吹童心说,说人就该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私并不是罪恶……(见焚书,续焚书等)……

李贽这个人,绝对是叛逆,他不纳妾,鼓励恋爱自由,多次说过女人智力方面与男人没有区别,这点感觉就是超越几百年的事情啊,他还多次讽刺孔子,文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李贽说:“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白天都点蜡烛呢……”

当年李贽的思想在明朝江南等地区大火,每次讲学,衣冠士女,纷至沓来,影响力很大……其实这也反应了明末工商阶层的庞大,响应和迎合了这些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思想……

李贽严格的说与心学有一定的关系,明朝虽然是程朱理学繁荣,但是王守仁先生的心学影响力也极大,王守仁(王阳明)认为“四民皆本”,后来的明朝学者们甚至提出“工商皆本”“义利并重”的思想,鼓励工商业,甚至很多学者(如黄宗羲),直接去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说要天下之权归于学校,说天下不是一人天下,而是万民之天下……

这简直就是人文和理性的曙光,质疑一切的精神,那个年代就出现了“虚君立宪”的思想,这简直就是启蒙运动的萌芽啊……

明末三学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将浙东学派的人文思想发展到了顶峰……这三个人的思想都是很有震撼力的,有兴趣可以查,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虽然讨厌明朝,讨厌明朝的藩王的剥削,但是明朝确实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思想家最有尊严的时代,基本上没有因言获罪的事情出现,就算前面 那个李贽,最后也只是流放回家罢了,都没有任何严厉惩罚……

其实主张兼爱,人人平等,鼓励工商业的墨家思想,早已有之,因为不符合统治者胃口,而陷入了“黑暗时代”,明朝末年,无疑于是墨家思想的一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