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忽必烈为什么要攻打日本)

网友提问:

忽必烈为什么攻打日本?

优质回答:

元朝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却均已失败而告终,由于两次元军的失败均与暴风雨相关,反而使得“神风”这个词语在日本广为流传。那么忽必烈为什么要攻打日本呢?简单来看,似乎是源于日本对元朝的不友好,由于对忽必烈伸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从而惹恼了这位帝王。而我则认为这是由于忽必烈蒙古式外交的一种体现。

忽必烈对日本的两次远征均已失败告终。

1264年,高丽正是向忽必烈表示臣服,而高丽国王王禃则在忽必烈的帮助下,最终击败了高丽国内的武将权臣,结束了高丽近百年的武臣政权。

而早在1265年,忽必烈便在高丽人赵彝的鼓动下,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对方来朝。然而并未获得回应。1270年,忽必烈再度派遣藩邸重臣赵良弼前往日本,结果赵良弼前后在日本滞留三年,不但没能见到日本国王,就连掌权的幕府将军也没有见到,只得无功而返。

△赵良弼

1273年3月,由于襄阳城的陷落,南宋防线彻底崩溃,元朝大军开始大举攻向南宋腹地,这样的情况允许忽必烈抽出一部分兵力开辟第二条战线对日作战。在多年外交尝试失败的情况下,忽必烈于是决定教训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

1274年10月底,忽必烈派遣由蒙古人、女真人、汉人、高丽人和少量回族人组成的近三万联军,以蒙古将领忻都为统帅,以高丽将领洪茶丘和女真将领刘复亨为副将,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至500艘小型战船杀向日本。得知元军来犯,镰仓幕府任命太宰少贰和九州岛的镇西奉行武藤家族为日军的最高统帅,率领由幕府军队、各藩藩兵和武士组成的军队进行抵抗。

△元朝两次进攻日本路线

由于日本方面此时并没有统一的政权,因此面对元军的进攻节节败退,先是轻易扫荡了马岛和壹岐岛上的日均,此后兵分三路在长崎附近登陆,并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九州沿岸,然而就在元军眼看胜利就要到来之际,一场被日本人称为“神风”的秋季风暴突然袭来,导致元军大部战船被毁,元军几乎全军覆没,幸存的元军就此返回高丽,第一次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

1281年,在彻底消灭南宋之后,忽必烈再度将目光瞄向了日本,他以谴日使臣杜世忠被杀为由,开始第二次对日本发动进攻。六月,元军兵分两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渡海;阿剌罕、范文虎率江南兵十万由庆元、定海渡海,然而由于阿剌罕出兵前病死,范文虎便成为了江南军的实际统帅。

△范文虎打仗不行,逃跑一流

同年七月,两路元军先后抵达日本鹰岛、平户岛一带,本应立即进攻日本大宰府,但不知为何迟迟没有发兵。8月1日,这支庞大的舰队又遭到台风袭击,战舰破损严重,士卒溺死过半。而擅长逃跑的江南军统帅范文虎再度“侥幸”逃生,他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将张禧救起。

张禧建议范文虎置之死地而后生,继续进兵,然而善于逃跑的范文虎理所当然的放弃了这个建议,于8月5日择坚船遁逃,弃数万士卒于鹰岛,取道高丽回国。8月7日,日军攻鹰岛,元军因将领遁逃,惨败,大部分被杀,余者二三万被俘。

△“神风”就此名扬日本

忽必烈两度派大军攻日,结果两度因风暴而惨败,如果说第一次有元军轻敌的情况,那么第二次完全就是不善水战、不懂海事的体现。

忽必烈为何要进攻日本

从表面情况来看,似乎是由于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日本均无果造成的,实际上这是蒙古式外交的一种体现。

△胡军版忽必烈

表面原因:由于前后多次派出使臣前往日本,均无功而返,是忽必烈讨伐日本的直接原因,尤其是藩邸重臣赵良弼前往日本,不仅没有见到日本国王,甚至被当地藩臣以武力威胁讨要国书。日本自隋唐以来,便一直和中原政权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如今忽必烈主动伸出橄榄枝,却被日本方面无视,这自然让忽必烈恼怒不已。

深层原因:忽必烈虽然是蒙古贵族中,较早主张汉化的,但这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作为蒙古人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这在其处理对外交流方面体现无疑,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对周边国家大多以保持怀柔政策,很少主动发动进攻,将其地盘纳入统治。但蒙古人则不同,自从其崛起以来,便坚持不断对外武力扩张。此时的日本基本处于混乱的内战状态,天皇本就是个空架子,北条家族所掌控的镰仓幕府才是日本的实际掌控者,但此时也已经无力控制全国,国内小军阀林立,各自划地而治。而忽必烈显然并未深入了解此时日本的现状,在初次和平外交失败之后,便立即采取了武力征服的手段。

△胡军版忽必烈

在忽必烈暴露出向日本发动进攻的企图后,曾作为使者前往日本的赵良弼显然不甚同意,他曾劝道,“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意思是日本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不习教化,土地贫瘠,根本不值得占据,然而忽必烈侵略本性一旦暴露出来,是根本劝不住的。

事实上,在第二次讨伐日本失败后,忽必烈甚至策划过第三次远征,然而由于国内的反对声音实在太大,再加上当时正在向交趾用兵,这才没有成行。

其他网友回答

小油瓶认为忽必烈攻打日本是由下面几大因素综合决定的

(1)日本人认同正统中原文化

自唐朝以来,日本特别仰慕中原的文化,日本的掌权者会定期潜使朝拜中原的君主,甚至包括辽国、金国和南宋,但是对于这个新兴了草原来的王朝,以武力征服中原的忽必烈,连日本人都认为他们为蛮夷文化。

图为唐朝时日本留学生渡海来华情景

(2)当时的日本自恃拥有武士阶层和与中国相隔的大海有恃无恐

当时的日本皇室大权旁落,权利掌握在镰仓幕府手里,幕府首领北条时宗并不打算顺从蒙古,自恃拥有骁勇善战的武士阶级,凭借偏居大洋,易守难攻的日本列岛,拒绝了忽必烈的朝贡要求。

(3)日本是除南宋之外仅存的未对忽必烈臣服之地

蒙古自成吉思汗开始,便以对外征战劫掠为目标,往北征服了阿里不哥,往西是蒙古其他汗王的地盘,往东协助高丽国平定了叛乱,往南刚刚在襄阳大败南宋,而日本一直与南宋开展贸易活动,击败或者日本臣服,是摆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忽必烈的下个选项。

(4)日本人两次漠视、无视、拒绝的态度

第一次忽必烈派遣了使团前往日本,并带来了忽必烈的信函,忽必烈在信函中提到日本天皇只是个小国国君,幕府政权干脆也直接把蒙古使者遣送回国,连只言片语也不回复。忽必烈被日本人的傲慢搞得心烦意乱,如此弹丸之地竟然公然蔑视他和他的大元王朝。在决定动武之前,他选派了特使赵良毕再次前往日本,结果连觐见日本天皇的请求都被粗鲁拒绝,还把他们驱逐出境。赵良毕回到中国后,向忽必烈汇报了日本的国情,以及自己所收的耻辱,打狗还看主人呢,这次彻底激怒了忽必烈。

(5)第一次对日作战部队全为高丽降兵

忽必烈是在处理完高丽国叛乱之后,才发动的第一次攻日作战,第一次对日作战的部队都有哪些呢?女真军、高丽的屯田军、水军共计1万5千人,这么一只代表蒙古的军队,却全无一个蒙古人,全是降兵,战斗力可想而知,这只军队在日本的博多湾登录,日本甚至都没有动用幕府的军力就将他们杀得丢盔卸甲,然后又遇到了台风,全军覆没。

可见忽必烈利用这些叛军对日作战有两个目的,一来是为了教训日本征服日本,二来可以消耗了大量的叛军。

(6)第二次对日作战部队主力为投降的南宋军队

1789年,崖山一战,南宋彻底灭亡,一大批投降的南宋军队成为了元朝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仅过了2年,1281年,忽必烈发动了第二次的对日作战。这一次元兵分两路,一路是忻都、洪茶丘的军队四万人,其中高丽士兵2.7w,蒙古仅1w,第二路则以南宋降军为主的江南军,有10w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偌大一直舰队又碰到了台风,剩余部队都被日本杀死,部分成为了日本人的奴隶。

可笑的是,江南军出征时,携带最多的是农具,这就是说哪怕他们打赢了日本,忽必烈也没想让这10w人回来,全部仍在日本种地。

综上所述,日本的蔑视态度、自己的征服欲、消耗数量庞大的叛军,这三大因素才是忽必烈攻打日本的根本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1265年,已经征服大半个东亚大陆并且以华夏文明圈正统自居的元世祖忽必烈按照历代王朝与日本保持宗主国关系的传统向东面的岛国日本发出臣服、朝贡于自己的要求。从1265年开始直到1270年,忽必烈连续两次派使臣到日本,但是统治日本的镰仓幕府因为根深蒂固的汉文化情结,不承认蒙古人出身的忽必烈作为华夏正统的地位。不仅坚决拒绝忽必烈的无理要求,还居然把忽必烈第二次派来的使臣赵良弼扣押了三年!

对于还没见过、尝过蒙古马刀滋味儿的日本人敢这样不识抬举,作为世界征服者继承人的忽必烈大帝十分恼火。

就在赵良弼被放回来的当年,元军攻克南方重镇——襄樊,南宋军队全线崩溃,征服南中国大陆仅仅是时间问题。忽必烈大帝便决定腾出手来用蒙古马刀跟日本人讲讲道理。结果纵横驰骋大陆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因为不熟海情,结果在日本九州岛附近遭遇台风,数万大军全部葬身鱼腹。

几万大军连日本本土都没踏上,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忽必烈大帝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耻大辱,有仇不报不符合蒙古人的风格。1281年,在彻底征服东亚大陆后,忽必烈决定再次进攻日本。同样,忽必烈还是继承他爷爷成吉思汗的传统风格,在攻打敌国前先是派人警告,用屠城的威胁劝告对方不要鼓动蚂蚁一样老百姓对抗血与火的蒙古军队。

而同样以凶狠著称的日本人因为有了上次成功打败蒙古人的经验,并且在战后做了大量的备战工作,因此对于忽必烈的警告用砍了使者脑袋的方式予以答复。并且公开宣称日本才是华夏文明圈的忠实继承者,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人只不过是一群只知道烧杀淫掠的野蛮人。对待野蛮人不能讲道理,只能是用更加野蛮的方式斩杀,这也是600多年后日本入侵中国所炮制的理论来源,一直影响至今。

双方都很强硬,第二次战争再次爆发了。忽必烈吸取了上次完全由不熟悉海情的蒙古人、高丽人作为主力部队结果全军覆没的教训,这次派去的是以海战著称并且在灭南宋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江南汉人军队,总兵力达10万人以上,战舰上千艘,誓要踏平日本这个蕞尔小国。

但是忽必烈没有选好主帅,居然派在襄樊之战中丢下十几万大军一个人狼狈逃跑后来投降元朝的南宋降将范文虎。结果这位草包将军在遇到台风后再次发扬只身逃跑的技能,把10万大军再次扔到鹰岛和平户岛仍由台风蹂躏。最后,10万将士大部分葬身鱼腹,余部被日本俘虏。

两次征伐日本之战可谓惨烈无比,也是忽必烈大帝戎马一生中少有的惨败!忽必烈大帝恨恨连声,发誓要报此仇。

4年后的1285年忽必烈准备再次调集大军征讨日本,但是由于南方安南战事正酣,忽必烈于第二年下令暂停攻击日本,把全部注意力转向南方,没多久北方也出现叛乱现象。忽必烈便再也没有精力去攻打日本报仇雪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日本人只崇拜汉人政权,元朝让日本称臣纳贡日本不干觉得他们是蛮夷,所以忽必烈一怒之下发大军征讨日本,结果元舰队在战斗中遭遇了风暴和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没。

其他网友回答

忽必烈攻打日本肯定有原因,没有原因他也不会无故侵犯日本,首先是日本对忽必烈的大元不承认,在忽必烈帝国里,周围各国都已表臣服,像和它是邻居的高丽,大元以南的安南,占城,缅甸,由于忽必烈紧急使用文武并用才迫使他们承认,忽必烈已经统一了中原,算是坐上了中原天子,他自然也忘不了中原皇帝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含义。

在早些年,像汉,唐,宋漫长对中原统治的岁月里,那些周围邻邦是承认他们的,就连他们也不敢自称皇帝而只称国王,所以当时古代中国朝贡圈确实有威力的。现在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大元来了,肯定得让他们效忠,其中日本就和大元唱反调,首先抬杠,这可把一向以天下主宰的忽必烈弄得尴尬的。

忽必烈的大元帝国经过从成吉思汗后来几代先汗开拓已经拥有了欧亚大部分地区,西面最远到欧洲多瑙河,西南最远到叙利亚。在它的西面,有欧洲朝贡圈,包括法国,神圣罗马都试图把他们握在手中,尤其是通过西方使着和传教士方式和教皇达成一致,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甚至一度想用武力让欧洲臣服,让他们效忠成吉思汗帝国,通过使者卢布鲁可使着作为传信,后来欧洲中部一部分臣服金帐汗国。作为非洲的埃及也同样也和金帐汗国互婚,沟通密切,目的还是为了对付蒙古另一个家族,旭烈兀波斯和忽必烈大元,所以按当时蒙古帝国朝贡圈范围很大,基本布及欧亚非大陆。

日本的抬杠自然不允许,忽必烈在诏书中就提及俺有区夏,遐方异域,已经很明白,进而想用和平方式让其承认,可日本哪吃这一套,直接拒绝了,因为它自古从来没臣服过中原王朝,而且对唐宋情有独钟。这样大元和日本干起来了,首先是动用武力,发动了文永之役。忽必烈在高丽置有征东行省,下令第一次讨伐日本,这一次是在灭宋前,相当成功。可出使的杜世忠被杀,又决心进行第二次弘安之役,等忽必烈灭宋以后,集结主要南宋水师,四千四百艘船,二十万人远征日本,相当于二战后的诺曼底登陆规模,声势浩大。

可是由于台风影响和指挥失利没有成功,毕竟日本军队的剑术国际首屈一指,蒙古的土耳其弓也一流,一个打遍了欧亚大陆各国的蒙古骑兵却到海上受挫,不止日本,还有占城,爪哇,缅甸,忽必烈虽然在东北降服了东道蒙古诸王和库页岛,可是却挫败自己及功好利穷兵奢武,身上导致大元辉煌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