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关于韦应物的诗有哪些(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赏析)

网友提问:

能不能解读几首韦应物的诗?

优质回答: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波续诗的热潮。有个朋友很喜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发了个帖子求续诗。一石惊起千层浪,网络上各路人马纷纷出动,直接把这两句诗捧成了现象级的金句。

这两句并非原创,来自韦应物的《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韦应物这个人呢,写诗高古淡泊,不守格律。简卢陟就是写封信给他侄儿卢陟的意思,大意是安慰兵途困顿之意,全诗并不难懂,就不详解了。

但是为什么说他又不守格律呢?这首诗平仄完全不对。看首联“未遇知音人”,三平尾,大忌,而且没有拗救。从他整首诗的随意,闲谈一样的笔法来看,并不是故意为之,再像杜甫一样精巧拗救。《简卢陟》就是随性而写,是古风。

再看最后两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上句仄起仄收,下句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本身就不合格律,那么网上的人挪用了这两句开头来续诗,可想而知能续出个什么玩意。自然也只能古风。古风以意为先,所以续者虽多,精品极少。

韦应物是中唐诗人。年轻时飞扬跋扈,横行帝都。这是他自己说的《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节选

仗着自己在玄宗身边当差,不学无术,为害乡里,早上赌博,晚上偷情,还没人敢抓。玄宗归天之后,顿时失势,幸亏年纪不大,当了六年差,也才二十一,奋发苦学,倒是做了官了,诗歌上也精进,和刘长卿一同成为中唐代表人物,又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列“王孟韦柳”,算得上田园派诗人的翘楚。

他也算是半路学诗而成就颇高的典型,所以大家学诗不要怕晚,啥时候都行。

我们来看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个咱们都非常熟悉了,纯写景,意境空旷,山野情趣。但实际上从格律来看,二句和第三句平仄是“失黏”的。按正常格律,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平仄应该相似,但是这里没有,这也有个名堂,叫做“折腰体”。不过我们读韦应物的诗多了,就会发现不少这方面的问题。

可能也是因为半道出家,对格律体的各种要求觉得有些碍手碍脚,写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去要求自己。这和现在很多人写唐诗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意境到了,不在乎平仄。但是韦应物的意境是到了,你那不合平仄的“诗”真的意境到了?大家不妨多思考。

中唐是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国运上被安史之乱拦腰斩断,虽然有中兴气象,终归还是往衰败滑落。各种写诗的套路被盛唐诗人玩尽,中唐诗人有很多优秀才子,却无法在诗的路上继续上升。李杜已经到了顶峰,无法超越。加上大时代的隐隐向下,刘长卿,韦应物的诗渐渐都有了一些隐逸的味道。所以,晚唐体的隐逸和颓废的根本,其实在大历诗人时期就已经萌芽。

韦应物的田园诗和王维不一样,王维是贵族,空灵高贵。和孟浩然也不一样,孟浩然就是个农民般的热爱,没有仕途,国运的困扰。韦应物时期,大唐从极盛转向衰落,中唐诗人心中的阴影可想而知,所以他们的创作无一例外的都有归隐的心思。但是比柳宗元呢,又稍微缓和一点,柳宗元写田园诗,纯粹就是一路流贬一路写。

再看一首,《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倒是严格合律。讲的是听说朋友要来,回忆过去。却丝毫没有“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整首诗沉浸在忧伤里。有对美好事物流逝的遗憾和无奈,有对世态炎凉、世事难料的不安,更有的是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在安史之乱后,唐代文人士子都陷入了这种无法抵抗、难以驾驭的悲伤之中。文辞虽美,立意却忧伤,低沉,再无盛唐飞歌的昂扬,间接衍生了晚唐体。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非常喜欢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和他所写的诗。

看完背景再说诗:韦应物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就当上唐玄宗李隆基的贴身侍卫,在出入宫闱,扈从游幸中养成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的习惯。和少年英武,老年荒唐的主人相反,韦应物是少年荒唐,放纵自己,危害一方,横行乡里。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才洗心革面,励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人,一位好官,官N代中的佼佼者。

首先是韦应物的代表作:《答李浣》三首之三。诗曰: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这是真正的朋友应答五绝,用短短的20个字表达了很多的内容,体现出很深的朋友感情,很雅的兴趣爱好。在拍电报要按字数支付真金白银的年代,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佳电报稿。作为诗,这算得上是字字珠玑,千金不易。

前两句报告自己的生活情况,就是读书和休闲。第一句,在树林里阅读最高档次的书——五经之首的《周易》,为的是参透这缤纷的世界和人生。第二句,小憩一会儿干什么呢,就是和溪上的鸥鸟们友好相处。鸥鸟是有灵性的,它们只和没有机心的人在一起玩。

后两句是询问李浣的生活情况,你所在的楚地读书写文章的人很多,你和哪些人来往最密切呢。这正是知识分子关心的高雅问题。第三句还有潜台词在安慰关心朋友,虽然楚地偏僻,幸好人们的文化素质比较高。第四句其实也希望李浣结交良师益友。

然后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滁州西涧》。诗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最好的写景抒情七绝。四句诗,每句都是一幅单独的图画,又可以合成一幅图画。在那茂密的树林深处,黄鹂鸟唱着悠扬动听的歌曲,但韦诗人最爱的还是涧边默默无闻的小草。濛濛细雨中,春潮轻快地流淌着,没有人摆渡,小船悠闲地横在水中。

前两句不光是有溪流、小草,树林构成的画面,而且还有黄鹂鸣叫的声音。后两句不仅是静止的画,而且是动态的视频,就是涧中流淌的春潮,空中飘洒着小雨,渡口晃动的小船。也许,这些景色还流露出诗人的野趣,豁达和随遇而安的襟怀呢。

再来欣赏一种很接地气的境界:《寄李儋元锡》。诗曰: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是一首对仗工稳,格律谨严,体察民情,情操高尚的七律。首联,也就是一二句说:与朋友分别一年了。颔联,也就是三四句说:自己近来不太顺。尾联,也就是七八句说:你说要来看我,咋个好几个月还不来呢?这首诗的闪光点是颈联,也就是五六句:自己近来病比较多,所以很想家乡长安的田庄,因为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还有生活困难的盲流人口,所以感到对不起那几文工资。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的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赞为:「仁者之音」。南宋理学家朱熹赞道:「贤矣」。一千多年来,正能量,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经常引用这句「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可以说韦应物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知艰识苦的好官,跟安史之乱有很大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韦应物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佳作。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四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

这首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流淌着恬淡适意,也蕴含着淡淡的忧伤。

首句写涧边景色。“独怜”写出作者对涧边丛草的爱怜之情,“幽”点出了西涧的幽静。

第二句写涧边的树。写出了树木高大茂密,黄鹂隐身树叶间,只能听到鸣叫声。

一、二句给人一种远离世俗的高洁感。

第三句写春暮晚雨将来的情势。第四句写水急舟横的景象:郊野的渡口,泊着一只小船,没有系绳,在风雨波涛中自在的飘动。在急雨的天气中,小周却在水中悠闲自在的飘摇。紧张与悠闲相映相衬,悠闲中也隐含着淡淡的无奈。

至于此诗有没有隐含着的深意,正变很多。

有人认为他的深意是喻指“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韦应物,最被世人熟知的当然是《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可爱游山玩水了,这就是当时所作,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赘述,另外说一首韦应物同一时期个人比较喜爱的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起笔就写冷,在寒冷中,忽然想起了山中隐居的朋友。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中,你应该还在涧底砍柴,回家后用以“煮白石”吧。这里“煮白石”有典,相传神仙﹑方士都煮白石为食,后来成为道家修炼的典故。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前文所述“山中客”是指何人。

道友在独自在深山中修炼,让我好不怀念,想送给你一瓢酒,好让你在这风雨之夜得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可你行踪不定,这空山中落满了秋叶,连你的行迹都给掩没了,我又该到哪里去找到你呢?

你看这首诗,诗眼就是“冷”,从起笔,到过程,到最后结果,都是围绕着冷来写。

诗人寥寥数句,看似平淡,读来却能体会到其中的跌宕起伏——从开头的冷,到想念朋友,到送酒安慰,到无处寻踪——于是只能作诗抒情,在平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这其中还有寻找朋友不得见的惆怅和无奈,思念之情得不到平复,寂寞之前得不到排解,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冷”。

其他网友回答

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和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及中唐的柳宗元,均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以“王孟韦柳” 并称。他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富有生意。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一生好书,他藏书的事迹,历史没有过多的记载,现在根据他《燕居即事》一诗中称“燕居日亦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我闲居的时间太长了,夏天的树木已经枝条纷繁。书橱里面堆积了群书,我时常在北面的窗户下阅读。由此可见,他藏书颇具规模,且阅读勤奋。

先来赏析一首韦应物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这首诗第一句里面的“怜”可不是现在的“可怜,怜悯”,而是喜爱的意思。白居易《暮江吟》里“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可怜”,也是“可爱”的意思。最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经典名句。雨好像是春潮带来的,傍晚时分淅沥而下。空无一人的野渡,一艘不系之舟自己横向了江心。清幽中透出些惆怅,画面飞转流动,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时值夏日,再来赏读一首韦应物描写夏花的诗:《夏花明》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诗的首句统领全篇,“夏条绿已密”,诗人从夏日树木写起,“绿”和“密”十分精准地将夏日树木的青翠欲滴及郁郁葱葱表现出来。“朱萼缀明鲜”,转入对夏花的描写,照应诗题。“明鲜”二字笼统地概括出夏花明艳鲜亮的特点。

颔联诗人挑选了最能表现夏天炎热的正午时分,阳光炙烤大地,花朵灼灼绽放,像火一样燃烧,一则表现夏天之酷热,二则表现夏花的灿烂如火。

颈联用风和水作为媒介来表现夏花的动态。“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风吹过,花叶翻卷,“适”字说明程度刚刚好,花朵倒映在水面上,又在水面上展现出一番妍丽景象。这两句进一步表明夏花的明艳。

结句写诗人回到书房,临窗看书,却眼前还闪现着刚刚看花的残影,真正是“眼花缭乱”。诗人用真切的生理现象,侧面反映了夏花之绚烂夺目。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的回味空间。全诗四句从各个方面,立体地表现了“夏花明”,表现了韦应物一贯的恬淡高远的风格。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萃辰天心书院【开心学国学之“天心365”】诗歌赏读栏目每日一首诗词赏读,您可以关注萃辰天心书院官方订阅号“萃辰天心国学传播”(cctxgxcb),收听完整图文、音频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