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不注重平仄格律的诗(写诗不按平仄可以吗)

网友提问:

为什么不写诗的人反而特别在意平仄?读诗必先校对格律?

优质回答:

在头条里对联作诗纯属属娱乐,消磨时间,头条里人才众多,学识渊博各出奇招,为人们经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代诗人作家为后代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丰富的写作经验,有很多能人老师都继承下来了,也仿效古人写了很多古诗与现代诗,解放后取缔了科考制度,棍据新的时代学的文化知识多又广,古今中西文化结合多元化,古诗对联等很多的传统文化都淡化了,对于写诗平仄这些很多新教师都无法去理解去再传授给学生,现在经济化效益时代,只是大家在空余时间玩玩手机头条,长一点的文章很少人看,只有赶时毛的娱乐圈有人喜欢,写诗作对又费时又动脑很少人参与,都是为了兴趣去打一些插边球!

内行看诀窍,外观奏热闹。

书洎渊广奥,全是水上漂。

学海有波涛,小心才为妙。

你若功夫深,学海去捞针。

办事太死板,与时难俱进。

莫要揭人短,摇船过也行。

八仙同过海,各显各才能。

你真有神通,多教徒儿孙。

诗词作贡献,培养接班人。

才华讲平仄,文好人人敬。

无(吾)才学不精,想在头条混。

学写诗词篇,难免有缺陷。

水平有高低,不要太在意。

语对句圆滑,我也赞美他。

相识是缘份,不要伤人心。

头条一家亲,互帮共前进!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问得很好!

西山诗词客以为,不写诗的人特别在意平仄只是一个过程问题,这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认识过程!

不写诗的人,一般对诗的构成、要素和欣赏标准不清楚,认为诗是那种高雅人才玩的文字游戏,需要复杂的格律要求。这样,他在意识中就会认为‘此山有虎’,不可轻视,而这个‘虎’就是格律。

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才会特别在意平仄,遇到不符合平仄格律的就认为这首诗有问题。

记得我初学写古诗的时候,遇到一个做包工头的老爷子。他是七十年代的中学生,认为我写的诗不符合格律要求,比较‘和蔼’地给我上了一课。当时我在现场做技术管理,也年轻气盛,就反过来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平仄格律只是古诗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不注明是绝句或律诗,可以不遵守平仄规律。

老爷子当时不信,我又给他举了《古诗十九首》和《诗经》中的例子,他才恍然大悟。后来,我们就成了忘年交。

校正平仄是对写近体诗的人而言的,真正读诗的人反而很少看格律。

如果你标明了是绝句、律诗,就要遵守平仄的规律,因为绝句和律诗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针对近体诗而言的。

但是,还有一种诗体叫做古绝、古律,这种诗体是针对仄声押韵的诗而言的,其平仄格律和近体诗一致,除了偶数句要押同音部的仄声外。

对于诗的鉴赏,古来有之。

而以西山诗词客之见,诗以意境为胜,以格调、味道、情感为主要鉴赏要素,平仄格律只是外在形式,若非必要,可以不遵守。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诗词的平仄格律历来争议就很多。

南北之争、新旧之争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本人虽然对平仄格律不大通晓,但并非没读过诗词,我认为:诗词应以意境第一,平仄格律次之。

一是从历代流传下来诗词看,名篇大多是意境好的,单纯的工整并无意义,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写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真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辞害意”。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

二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文化也不例外,难道还要我们现在人说古话、读古白话文,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是历史的东西当然要传承。专业学者作家在诗词创作上还是要讲究平仄格律的,一般人当以自由为好,能恪守平仄格律最好。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读诗的人更在意平仄,这是因为旁观者清,诗人写诗时一个失误失替了读者却一目了然。所以写诗时必须遵循格律,同时也要有意境。这是写诗的起码常识。读诗的人当然喜欢好诗,所以更在意平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不写诗之人怎么会在意平仄呢?还特别在意?不可思议。

读诗未必先校对格律。一般来说,大家读诗都会先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语言、艺术等等角度去欣赏,这些是诗歌灵魂与核心。至于格律,仅仅是形式要求而已。读者是不会苛求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及其大量的古风体诗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些诗根本就不是格律诗,从何要求格律?但是,这些诗歌照样受人喜欢。

当然,如果作者明确声明其诗歌是格律诗,那我们在欣赏了其思想情感、意境意境艺术手法之后,就得看它是否符合格律。比如崔颢的《黄鹤楼》,有人誉之为唐人七律之首。这个赞誉是欠妥的。作为一首唐诗,此诗毫无疑问是优秀的。但要把它说成是一首七律,是不合适的。稍懂格律之人一眼便会看出,前四句是完全抛开了格律。仅仅是“空悠悠”这个三平韵就把它排除出格律诗的行列了,连律诗都不是,怎么能够说是“七律第一”呢?最多只能说是一首七古。但是,诗中气象高远,意境优美,是写黄鹤楼的第一力作,深受时人与后人的赞赏。由此可见,读诗未必先考虑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