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三步说服术的千古智慧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三步说服术的千古聪明

一、危机中的绝地反击:郑国怎样找到救命稻草?

公元前630年,晋秦联军兵临郑国城下,郑文公急得团团转。这时候,一个被冷落多年的老臣烛之武突然被推上历史舞台——他能靠一张嘴说退十万大军吗?课堂实录中,学生们最惊讶的正是这一点:一个”乡野村夫”,凭什么让秦穆公当场撤兵?

烛之武的第一步堪称教科书级操作。他夜缒而出见到秦穆公,开口就说:”郑国必亡了,但灭郑对无论兄弟们真有好处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种”将死之人说真话”的姿态,瞬间抓住了秦穆公的好奇心。就像现在谈判高手常说的:想让对方听你说话,先得让他觉得”这事关我利益”。

二、利害分析的致命一击:用地理课拆穿盟友算计

烛之武接着给秦穆公上了堂地理政治课:”秦国隔着别国打郑国,最终土地只会被晋国吞掉”(”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时画了张地图才恍然大悟——郑国离晋国近,离秦国远,灭郑等于给晋国”送快递”!

更妙的是他提出双赢方案:留着郑国当”东方服务站”(”以为东道主”),秦国使臣路过还能白吃白喝。这段说理就像商业谈判中的”BATNA”(最佳替代方案),既指出合作利益,又暗示对抗代价。有学生笑称:”这不就是春秋版’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吗?”

三、离间计的温柔刀:怎样让”秦晋之好”秒变塑料情

最终烛之武祭出杀手锏——翻旧账。他提醒秦穆公:当年晋惠公答应割地,结局早上过河晚上就修城墙反悔(”朝济而夕设版焉”)。现在晋国吞了郑国,下一步不就是西进攻秦?

课堂上有同学当场拍腿:”这招绝了!就像对闺蜜说’你男朋友前天还给前女友点赞呢'”。烛之武精准戳中秦穆公两大痛点:对晋国扩张的担忧,加上被盟友背叛的记忆。结局秦国不仅退兵,反而派兵帮郑国防守,气得晋国只能跟着撤军。

小编归纳一下:从课堂到现实的说话艺术

这堂《烛之武退秦师》实录课最终,老师让同学们分组模拟谈判。有人尝试用”利益共同体”说服对方,有人学烛之武”以退为进”。最精妙的是一位同学划重点:”说话不在声高,在于能不能三句话内让对方觉悟到——听你的话,他稳赚不赔。”

这段2600年前的对话,至今仍是外交、商业谈判的经典案例。下次当你需要说服别人时,不妨想想烛之武的三步法:先建立信赖,再算清利害,最终攻心为上。毕竟,能说退一支军队的聪明,放哪儿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