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纪实文学】陈永新 ll 伊犁亮剑 天山铸魂 —记亮剑团(今六十六团)“屯垦戍边壮中华”的无悔人生 (续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伊犁亮剑天山铸魂
—记亮剑团(今六十六团)“屯垦戍边壮中华”的无悔人生
陈永新
(续一)
地委书记第一人
1950年5月1日,刘光汉被中共新疆分局任命为中共伊犁地委书记,中共伊犁地委的大牌子,树立在西沙河子(现人民公园)原阿合买提江的房院。这位中共伊犁地委第一任地委书记,时年35岁。此任命一宣布,伊犁地区各县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民族的人们迫切想了解这位地委书记前半生的革命生涯,了解了这些,才能预测刘光汉书记能不能把伊犁地区的各项工作,迅速打开局面。【阅崔松龄、杨秉新编著《影像伊犁纪事》205页、208页图片】
刘光汉仼地委书记应属于破格提拔。为什么这么说?建国之初,省长或书记一般由兵团级领导担仼,地委一级领导由师级以上领导担仼。
刘光汉,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1936年毕业于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大专学历的他先在县上当老师一年,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宣传干事,教育股长。1943年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一营营长,1947年5月升任十六团副团长,1948年5月任十六团团长,1949年1月十六团更名五十团,他任五十团团长,他参加过百团大战,韩略村伏击战,保卫延安,强渡渭河、解放西安、扶眉战役、兰州战役,进军河西走廊,数次负伤,屡建奇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么一件事:
1947年5月30日,升任十六团副团长不到半个月的他,协助团长袁学凯在甘肃悦乐地区,包围歼灭了马步芳部的一个骑兵团,生擒敌少将副旅长陈应权,上校团长汪韬及以下官兵448名,缴获战马394匹,十六团一下由步兵团变成了“骑兵团”。电视连续剧《亮剑》,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知道,西北军阀出名的是西北三马:马鸿奎、马鸿宾、马步芳,三马中最为野蛮、强悍的数马步芳,马步芳的名字在老百姓心目如同魔鬼。谁家小孩啼哭,大人若说,马步芳来了,小儿的啼哭立马停止。马步芳的骑兵,是他起家打天下的本钱,武器装备精良。刘光汉步兵团一举全歼了马家军一个全建制骑兵团,消息传到延安,中央首长非常高兴,周恩来说:十六团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士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亲自到十六团为中央首长挑选战马,他一眼相中了副团长刘光汉座下的白马,这匹白马的命运随即发生了改变成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坐骑。前不久中央一台播映的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第二集里,看到的毛主席敞着外衣,骑在白马上行军的情景。那就是从刘光汉那儿牵走的白马。胡宗南侵占延安,毛主席转战陕北,有一日,毛主席一行走到一悬崖下,白马突然不走了,警卫员拍打马屁股,白马还是纹丝不动,这是怎么回事?正在大家纳闷的当儿,几架敌机蓦然从头上掠过,因悬崖遮挡,敌机没发现毛主席一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人们说这匹白马有灵性,这是“白马救主”。白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这匹白马1962年老死后制成标本,展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刘光汉就任伊犁地委书记之前,同黄继甫政委做了两件大事。
1、根据新疆分局的指示,在五十团进驻惠远的当月,在伊犁第五军(原三区民族军)中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他们是五军军长列斯肯(俄罗斯族),副军长马尔果夫(塔塔尔族),师长白求林(塔塔尔族),艾斯海提(哈萨克族)等9名少数民族军领导骨干,为尔后在该军实行“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的党的领导体制,打下了基础。2月份在地方上发展了范印中(汉族)、乌斯曼孜牙(维吾尔族)、亚生胡达别尔地(维吾尔族)、乃比江(哈萨克族)等5名骨干分子入党。
2、3月下旬,工作队在伊宁阿合买提江男子中学(即现在的伊宁市八中)创办了有60多人参加的地训班(地方干部训练班)中芖新疆分局书记王震将地训班比喻为“制造人民干部的工厂”。这其中有五十团抽调的团、营、连、排干部23名,伊犁专署,部分县政府职员,新盟协会会员约20名,民族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和来自农区、牧区的农牧民积极分子20余人。民族成份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俄罗斯、蒙古、锡伯、回、汉族等。刘光汉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当时的伊犁专员克尤木拜克任副主任。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各民族学员认真学习领会了毛主席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农村调查序言》,还有新疆分局副书记徐立清同志在伊宁县达达木图的调查报告,党的民族政策,有关伊犁的阶级关系调查,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学习结束时,在学习班里发展了哈力乃吉米丁、木哈依等18名新党员。
这三批发展的32名新党员,在此后伊犁河谷各县乡的建党建政,民族军中的建党建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正能量,得到了北京中南海高层的密切关注。1950年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时,曾问五军军长列斯肯:六军那个五十团在伊犁落脚了没有?工作开展的怎么样?刘光汉就任伊犁地委书记是改行,从军队来到地方,他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呢?下面几件日常小事,能否一斑现全豹, 反映这位共产党人的党风、文风和作风?
按照新疆分局指示,伊犁5县的中共政权,伊宁、巩留、宁西(察布查尔),绥定、霍城、要在8月上旬成立,工作情况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刘光汉书记等地委同志唯有日夜操劳,今天这个乡,明天那个村奔波调查,布置、检查各项工作,每天近20个小时的奔波劳累,地委书记每天要跑100-200里的土路,代步工具仅一辆六根棍马车(举例,伊宁到巩留县城单程近180里,即便当日不返回伊宁,光在路上颠沛也要近10个小时)。有一次去宁西检查工作,六根棍马车在现今伊犁河一桥位置,被伊犁河水冲翻,他摔进河里幸被人救起。一个管辖几个县的地委书记,只有驾六根棍马车代步,这怎么行?新疆分局副书记徐立清调往军委总干部工作时,把自己乘坐的一辆嘎斯69吉普车留给了伊犁地委。还有一回刘光汉去绥定县指导工作,途中刹车失灵,他怕撞伤路上行人车马,让司机把车往路边荒坡上开,汽车撞在一个土包翻了,他的头部撞成重伤,血流不止急送医院抢救。地委其他领导准备处分司机,司机寢食不安。刘光汉向其他领导说明情况,自己承担了责任,并让妻子刘云去司机家看望、安慰。
伊犁地委成立之初,没有招待所,基层县乡干部来地委开会,全是自带行李铺盖,打地铺休息,刘书记把别人送给他的两块地毯都送给地委秘书处,给开会的同志当褥垫。
当时物质供给条件差,警卫战士站岗衣装单薄。刘书记把自己仅有的一双雨鞋,一双回力牌球鞋送给警卫班战士穿,冬天又把上级配发给他的皮大衣、毡筒、毛皮鞋统统送给警卫战士御寒,自己穿一双比脚大一号裹着烂布挡寒的黄球鞋下县、下乡。
地委炊事班长平时喜好喝点小酒,且自控力差,一喝就醉,常常误正事,领导们多次找他谈话,他嘴上答应的好,睡一觉醒来,还是贪杯醉酒,这种情况,地委书记完全可以调换他的工作,但是他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当过老师的刘光汉知道。为帮助炊事班长戒酒,刘光汉带头戒掉了抽了十几年的烟,炊事班长深受震动,终于把酒戒了。于细微处见精神,见作风,见胸怀。上述一件件小事,不正说明共产党人刘光汉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心为民严律己的高风亮节吗!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做好工作的决定因素,地委要求伊犁地区各县县委书记都要把发现、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放在重中之重去对待。地委书记刘光汉大会讲小会说:“毛主席在我们进疆时一再強调: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沒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上,伊犁地委、各县委究竟做的怎样?
六十多年过去,随意翻阅三个县的县志(巩留、伊宁、霍城),看这些史书是怎样记载的:
1、同年(1950年)7月1日,经伊犁区党委批准,成立中共巩留县委员会(简称县委),县委书记及其委员由伊犁区党委任命。李鸿宾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委员有李鸿宾、顾跃文、斯拉吉丁.巴吾东木哈西、阿不都伙甫。 摘《巩留县志》471页。
五位县委委员,少数民族同志占三位,是县委成员的百分之六十。
2、(1950年)6月11日在县级机关发展了吉天寿(回族)、阿尤甫(维吾尔族)、马尚禄、夏木西丁(维吾尔族)、依拜都拉(维吾尔族)等第一批党员,以工作团的党员为基础,建立了伊宁县第一个党支部,赵忠国任支部书记。 摘《伊宁县志》460页
发展的新党员,苐一批芖5人,少数民族同志4人,占新党员的百分之八十。
3、……肯定重视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当时全县已有少数民族干部573名,占干部总数的68.3%),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 摘《霍城县志》340页
刘光汉书记是1953年底调离伊犁,赴西北空军任副参谋长的。他离开新疆伊犁时,全部家当只有两个行李卷、一个旧书箱。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刘光汉一节中,对他有这样一段话:几十年来,他的职务多次变动,(西北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但工资级别和工资不动。他常对家属子女们说:烈士们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这些幸存者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文章中的几十年来,…….工资级别和工资不动,不外乎两种情况:1、建国后的每次调资,他均向上级申请,自己的工资不上调。工资原档不动。2、把每次调升部分的工资拿出,用于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
1952年7月28日,主持西北地区工作的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同志(第一书记彭德怀在朝鲜前线)在自治区主席赛福鼎的陪同下,抵伊宁视察工作。他在伊犁地委召开的有5000干部参加的大会上,字正腔圆地说:“刘光汉同志在伊犁做了不少工作,是个合格的地委书记。”

现如今的第四师66团的前身就是50团
西域边陲第一团
五十团的团长是合格的地委书记,五十团的官兵在蓬勃兴起的大生产工作中,表现怎样呢?有人问:部队进疆为什么把大生产摆在苐一位?因为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剝削和压迫,在新疆的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农业受到极大破坏。粮食匮乏,每到夏秋两季,群众常用瓜果充饥。北疆的粮食较之南疆更为紧张。1949年,全疆人均粮食只有195.6公斤,棉花仅1.17公斤。农民要用797公斤小麦才能換到一匹白布,100多公斤小麦換一把坎土镘,一只绵羊換一块砖茶。新疆连一斤铁都不能生产。1949年新疆解放前财政赤字高达99.97,省政府拼命印钞票,1949年5月发行了面额为60亿元的中国货币史上空前的巨额纸币。”开展大生产运动,是新生政权图存的必由之路。
1950年春节刚过,五十团全体官兵立即投身到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垦荒造田,冰河疏通,昼夜奋战的大生产运作上来。大生产要解决的首要因素是劳动工具,亮剑团各连架起炉灶,在地方老乡的指导下,将收集起来的破铜烂铁烧红锻造,你一锤我一锤打造成铁锨,砍头镘、镐头;另一部分官兵俩人一组,踏着过膝深的厚厚的积雪,去几里外砍伐树木做工具把,野地里作业为防止战士冻坏腿脚,有的连配发了防寒保暖的毡筒,但没一个人穿。为什么?穿毡筒行走困难,上树下树很困难。官兵们穿的是布鞋,雪地里走,树身上蹭,几个回合下来鞋帮和鞋底分了家,捡条麻绳布条捆紧,继续行走。官兵们扛着树木返回营地第一件事,不是去喝开水,去火炉边暖暖身子,而是长达半小时的你帮我搓手,我帮你揉腿;然后我再帮你搓手,你再帮我揉腿,不抓紧这样做,几次外出作业,手、脚很可能会冻伤或冻残。
不与老百姓争地,是毛主席的明确指示,是亮剑团五十团的神圣职责。部队春耕的地在何方哪?有三处:荒弃的旱田山,一人深的芦苇滩,像洒了一层面粉盐碱地。官兵们扛起铁镐、铁锨、砍头镘,挑着筐筐担担,踏着残冰败雪,开上了春耕生产第一线。他们在地头挖几个地窝子,搭几座茅草棚,再挖几处土灶,这是即是工地,亦是家了。干在荒丘上,吃在野地里,住在地窝中。天刚蒙蒙亮,一声军号响,上工;星星月亮露脸了,一声哨子吹,收工。每天十五六小时的挥锨抢镐,向荒山开战,向盐碱要粮。每天的劳动强度超大,但官兵们没一人有怨言。各营各连各排乃至各班各人,搞起了劳动竞赛。他们一个比一个干的狂,一个比一个干的欢,都穿一样的衣服,都吃一样的饭菜,都干同样的活儿,分不出谁是士兵,谁是军官。每天十几小时的挥汗如雨,官兵体质严重透支,有的人干着干着眼前一黑,载倒在地,不省人事,其他人将他抬至草棚休息。像是睡了一个猫觉儿,十几分钟后醒了,喝几口水,跌跌撞撞又来到春耕工地。劳动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每个连队一天吃四顿饭,除了正中午那一顿是热腾腾的(二米面)蒸馍,白面和包谷面混合。其余三顿各连的伙食差不多:“金汁玉叶粥”—–野菜汤里撒上盐,搅拌上玉米面,一揭锅,哪个热腾腾,哪个香喷喷,真美啊!
一人至少要喝上三大碗——昔日景阳岗上没三碗酒壮胆,没过山岗的勇气;此时荒山碱地芦苇滩没有三碗粥下肚,哪来挥舞砍头镘的力气?!每天挺让人郁闷的是傍晚时分,当夜幕升起来时,躲藏在野草棵里,芦苇丛中的黑头蚊子,蓦然间忽啦啦钻出来,铺天盖地飞来,嗡嗡乱叫乱叮,好在惠远的维吾尔族乡亲早有提醒,官兵们用毛巾把头脸包个严严实实,只留眼睛一条缝儿,只留嘴巴一条缝儿,再点起几堆驱蚊的篝火,围坐在火堆旁大家共进晚餐,吃着吃着,嘴巴里嚼出点丁儿肉味儿…..瞎眼蚊子掉进了碗里…….【阅崔松龄、杨秉新编著之《影像伊犁纪事》230页、231页图片】
经过近一个月日日夜夜艰苦劳动,首战完成了对旱田山的春耕播种任务。
从古至今,建设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完成旱田山播种任务后,3月下旬亮剑团五十团官兵又投入湟渠疏浚抢修的作业。伊犁各族人民都知道,100多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道光帝贬至惠远后,在苦难困境之中,将个人的荣辱抛在身后,倡议捐资修渠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鼎力支持下,修建了一条造福伊宁,绥定两县人民的林公渠,俗称湟渠。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由于战乱,这条绵延几十公里的湟渠,渠道淤塞,堤坝破损,近20年处在“病休”状态,很少给伊宁、绥定人民送水造福了。湟渠可是伊宁县、绥定县老百姓的生命渠啊!疏通湟渠,造福于民,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呀!民族5军的一部分官兵坐车来了,伊宁、绥定两县湟渠两岸的百姓骑上小毛驴,扛上砍头镘也来了。
五十团副团长樊文生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喀什河龙口水里,龙口高处立一面迎风招展的军旗,特别醒目,上书二行金字: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六军十七师五十团。群燕高飞头燕领,副团长第一个跳进河中,五十团的党员干部也纷纷跳下河,抢锤打桩。3月初的喀什河面上泛着一层薄冰儿,冰水刺骨冷,冰水钻心凉啊!亮剑团五十团官兵像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站立在齐腰深的冰水里,高喊着劳动号子,一锤比一锤抢砸的准,一锤比一锤力量大,他们的全身被冰水浇透了,个个额头上却冒着热汗儿…….
修整湟渠的几十公里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喊马嘶,你追我赶,豪气冲天。架桥梁、清淤泥,铺涵洞,修跌水,一个月的万众一心,昼夜苦战,长约60公里的湟渠完全疏通了。4月26日在喀什河龙口举行了隆重的放水典礼,解放军官兵和老百姓叫啊、跳啊、唱啊,激动的热泪盈眶。仅几天功夫,39838亩水田得到了灌溉。紧接着亮剑团官兵又在惠远城东的荒山坡等处,又新挖了十数条三米宽两米深的湟渠侧渠系,老百姓戏称这是湟渠爷爷的子孙渠。伊犁河北岸大片大片的芦苇滩,二、三个月后变成了平展展的农田,春风拂过,掀起万顷绿浪。五十团修渠是为了灌溉老百姓的土地;五十团种地是为了减轻北京和老百姓的负担。怎么解读减轻北京的负担?一兵团进驻新疆后,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每月坐飞机去一趟北京城,去拉银元——解决二军、六军、民族军五军与起义的二十二兵团当月的军费,为此周恩来总理等颇为犯愁。
伊犁河谷的父老乡亲被五十团官兵几个月无私奉献的行为折服了,被他们一心为民的举措感动了。朴实的维吾尔大婶大娘三、五结伴,手提浓香的奶茶,怀抱热馕,来到火热的劳动工地。她们把奶茶倒在细瓷碗里,双手捧到战士嘴边:
“依且,依且,巴郎姆依且!”(喝,喝,我的孩子喝吧!)官兵们目睹风尘仆仆,满脸核桃纹路的维吾尔族老人,幸福泪水夺眶而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千百份耕耘,当然硕果累累。1950年,五十团开垦荒地3483.73公顷,修挖湟渠上至巴彦岱下至惠远东关40多千米,植树11795棵,修建营房2317间,养牛、羊、猪1万多头(只),收获水稻、小麦、玉米等各种粮食260多万斤。
130多万公斤粮,五十团官兵按2500人计,每位官兵产粮520公斤,这么许多白花花的稻米,金灿灿麦子,玉米吃不完哪!这130万公斤粮,共有3个用途:1、官兵口粮自给。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七屇三中全会对新疆工作指示:“1950年9月以后,新疆部队生产要能达到自给”。亮剑团提前一年实现了党中央的号召。2、支援地方政府。3、还有一部分粮运至霍尔果斯口岸,换回汽车,双犁铧,播种机具及日用品。又办起伊犁河谷第一个合作社。在屯垦的第一年,五十团相继成立了五坊:水磨坊、酒坊、酱醋坊、粉条坊、豆腐坊等。至此人们或要问:亮剑团官兵是神仙还是孙悟空?要啥就有啥,就来啥?“五坊的资金何处淘来?”我们还是看看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中的一段说词,您就知道为什么要啥有啥,要啥来啥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工农业发展非常落后,官兵们响应王震将军的号召,节衣缩食,把一年发一套的军棉衣改为两年发一套,把一年发两套的军单衣改为一年发一套,军装的口袋也由四个改为两个,后来所发的军装全部没有衣领、口袋、帽沿,节省的经费全部投入到新疆的经济建设中来。.这件1950年配发的短皮大衣有296块补丁,补丁摞补丁,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博物馆的一位汉语讲的很标准的维吾尔族讲解员对我说,一套军装折合人民币是97元。亮剑团五十团官兵每人还捐出了自己整整三个月的津贴。由于建立了合作社,成立了”五坊“,官兵们的物质生活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善。
(续一:未完待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陈永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退休干部,四师作家协会副主席、兵团作家协会会员、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业余创作始于70年代中期,作品先后在《啄木鸟》《党史文汇》、《山西日报》、《警坛风云》、《蓝盾》、《春风》、《绿洲》等国家级、省级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40余年共发表文学作品约200万字。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东布尔巴斯》、中篇纪实小说《大厦将倾》《山雨欲来》《决战前夕》《人间宰相家》《大风起兮》《虎将庸帅》等50余部小说,游记体散文集《伊犁天马 山雄水丽》和医学专著《新颖心电图诊断及监护》《常见心脏病诊疗指南》。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请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