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诸葛亮是诸葛瞻的什么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网友提问: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往返于四川德阳、罗江、绵竹一带,在当地诸葛瞻可谓家喻户晓,德阳黄许镇北就是当年诸葛瞻战死的绵竹古城遗址,今天绵竹市还有诸葛双忠祠,也是纪念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的。

诸葛瞻是诸葛亮第一个儿子,出生于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这一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孙权出兵围魏江夏、襄阳,不克;诸葛亮刚从南中平叛归来,准备北伐,此时诸葛亮45岁,可谓老来得子。

诸葛瞻字思远,母亲是谁并无记载,在诸葛瞻八岁的时候,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曾经给哥哥诸葛瑾写信,说道“瞻儿虽然聪明可爱,但是早熟,恐怕以后不成大器。”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天赋,诸葛瞻擅长工匠与书画,而且记忆力非常好,在加上父亲的光环,后主刘禅也非常器重他。诸葛瞻十七岁迎娶公主,拜骑都尉,相当于宫廷骑兵队队长,第二年又升任羽林中郎将,之后一路迁升,射声校尉、侍中、上书仆射加军事将军。

因为蜀中百姓对诸葛亮非常爱戴,所谓爱屋及乌,这种感情自然会放大到诸葛瞻身上,因此朝廷每当有一些好的政策和事情,也许跟诸葛瞻没有什么关系,在蜀中也都流传着是诸葛瞻倡导的,但却名过其实。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35岁的诸葛瞻被封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董厥一起行尚书事,也就是说,诸葛瞻进入了朝政中心,和董厥一起,总理朝政,实权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当时的蜀汉,朝政日下,“民有菜色”,诸葛瞻既不满于姜维的“穷兵黩武”,更恨黄皓的“祸国专政”,但其没有父亲诸葛亮的权威与政治手腕,所以也无法阻止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两年后,司马昭三路大军伐蜀,汉中阳安关失守,姜维、廖化、张翼、董厥四人不得已退守剑阁,以五万阻挡钟会十八万大军,就在钟会粮草殆尽行将退兵的时候,邓艾冒险偷渡阴平得手,江油关马邈投降,邓艾大军修整后沿涪水和左儋道,直扑涪城(今绵阳市),过了涪城,就是四川盆地无险可守,蜀汉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关键的时候,后主刘禅于成都组建了一支近卫队,约两万人,准备阻击邓艾,这个队伍的都督,就是诸葛瞻,同行的还有张飞的孙子张遵、李恢的侄子李球、黄权的儿子黄崇、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等,妥妥一个官二代的子弟军。

诸葛瞻率军进驻绵竹之后,黄崇曾建议赶紧派兵占领涪江山口,依靠险要御敌,但不知道是拿不准邓艾的行军路线,还是没有山谷伏兵的经验,亦或是轻敌,反正诸葛瞻没有听从黄崇的建议,急的黄崇直哭。邓艾轻松穿过左儋道,击败了诸葛瞻的先锋部队,拿下涪城。诸葛瞻只好率军南撤退守绵竹,

在绵竹,邓艾写信给诸葛瞻劝降,诸葛瞻愤怒的斩了送信人。第一次交锋,邓艾没有占到便宜,然后再战,这次魏国的精锐终于把诸葛瞻带领的子弟兵围歼,诸葛瞻于阵前战死。守在绵竹城的诸葛尚听闻父亲战死,策马冲向敌阵,亦战死。诸葛瞻年37,诸葛尚17.

纵观诸葛瞻的一生,如果从官二代的角度评价,名门之后、英烈之子、仪表堂堂、善工书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名士的时代,绝对是偶像级的人物;同时,诸葛瞻也是一心希望光耀父亲的事业,振兴蜀汉,当绵竹兵败时,诸葛瞻曾大呼“我父子深受国恩,不早斩黄皓,以至倾败,用生何为”.诸葛瞻没有玷污父亲的名节,最后为蜀汉战死,衷心体国,为世代所歌颂。

当然,诸葛瞻必经没有经历实战的锻炼,性格上过于刚烈,带兵经验又明显不足,虽然一腔热血,但最终以悲剧收场。

不过面对历史的车轮,又怎是诸葛瞻一人能改变呢,诸葛瞻带着父亲的光环,最后为国家奋战而死,已经足够光荣了。

最后再说一句,诸葛瞻的另一个儿子诸葛京,在晋朝做官,眉县太守,他祖父诸葛亮去世的地方,五丈原,就在眉县。后来诸葛亮政绩斐然,被升任江州郡郡守,也算一方大员。再后来,五胡乱华,诸葛亮的子孙们据说迁徙到了浙江,现在浙江还有诸葛村一说。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奇怪诸葛亮为什么将自己的满腹才学不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而是传给了弟子姜维。其实,诸葛亮是老来得子。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待到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诸葛瞻才只有8岁。所以诸葛瞻年幼即丧父,失去了父亲的教导。诸葛亮在临终前作《诫子书》,谆谆告诫诸葛瞻专注学习,修身养性。

诸葛瞻幼时非常聪明,诸葛亮还曾担心他过于早熟,将来难成大器。但他成人后,能力平平,无法与其父相比。

诸葛亮在234年病逝后,诸葛瞻承袭了父亲的武乡侯爵位。由于父亲诸葛亮在蜀汉政权功高盖世,诸葛瞻在17岁时,成为后主刘禅的女婿,并很快升为骑都尉。诸葛瞻在父亲耀眼的光环下,官运亨通,在18岁时即任左羽林中郎将。

由于诸葛亮在蜀地名望隆盛,人们把诸葛亮的怀念都转移于诸葛瞻。朝廷每当颁布一些惠民政策,人们都会把功劳记在诸葛瞻的头上,于是诸葛瞻在蜀地也有很高的人望。不过,盛名之下的诸葛瞻其实难符。

公元260年,诸葛瞻在33岁时,已坐到了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的位置。次年又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但由于当时的政务由宦官黄皓把持,诸葛瞻虽然痛恨黄皓专权,却也无力扳倒黄皓。

对于姜维的北伐,诸葛瞻认为其好战无功,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诸葛瞻曾上表刘禅,请求削弱姜维的兵权,但遭到刘禅的拒绝。

所以诸葛瞻战死前曾慨叹“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

公元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进入蜀地。诸葛瞻率张飞之孙尚书张遵、黄权之子尚书郎黄崇等前往御敌。行至涪县后,黄崇力劝诸葛瞻抢占险要地段狙击邓艾。但诸葛瞻优柔寡断,没有采纳黄崇的正确建议,致使邓艾长驱直入,进入成都平原。诸葛瞻只得退守绵竹。

邓艾曾遣使劝降诸葛瞻,表示如诸葛瞻降魏,可封其为琅琊王。诸葛瞻怒斩来使,誓不归降。最终,诸葛瞻与张遵等人战死绵竹。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也在军中,当他闻知父亲战死后,慨叹身受厚重皇恩,理应以身殉国。于是,冲杀于阵前,以死报国。

诸葛瞻短短的一生,生活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下。他无论在理政还是在治军方面,都资质平平。但他忠诚于蜀汉,在不能苦撑危局之际,悲壮殉国。

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诸葛瞻父子忠诚可鉴,以死殉国。诸葛亮家族为蜀汉奉献了毕生,这一点连老对头司马炎都钦佩有加。“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司马炎的这个评价也是对诸葛亮父子最恰当、最公正的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因为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没有迅速占据险地,致使蜀汉灭亡而对他耿耿于怀,其实蜀汉的灭亡不能完全怪罪于诸葛瞻。诸葛亮七次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而曹魏通过不断屯田,国力一直在上升,国家拼到最后其实还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所以说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诸葛瞻作为诸葛亮长子,从小就贤明远播,在蜀汉人民心目中他就是诸葛亮的化身,最后官拜尚书台,但却没能像其父一样保卫蜀汉太平。这个可以从当时的一些风气看出人们对诸葛瞻的喜爱。当时每次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时,百姓们都会说是诸葛瞻提出来的。其实诸葛瞻本人还是很有才气的,他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也很强,是个不错的官二代。但是显然他不具备其父诸葛亮的本事,领军打仗也非其所长。要知道后三国时代的局面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如果蜀汉有会打仗的将军主外,而让诸葛瞻主内,也许蜀汉还能存活的更久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空有報國之心,其具乃父之風相去甚遠。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