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关于孩子教育的讨论愈发频繁。最近,媒体上关于“孩子小”是否可以作为不当行为的借口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家长在孩子违背公共礼仪时,往往以“孩子小”为由不予干涉。可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孩子小”并不是纵容的借口。
大人的责任:孩子的榜样
开门见山说,我们需要明确,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影响的。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从你身上学到怎样处理事务和与人相处。在一个最近的飞机事件中,一名小男孩在座位上不停地踢前面的乘客。虽然其他乘客多次提醒,这位父亲却全程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中,选择无视。这样的举动不仅是对其他乘客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难道等孩子长大后再教导他分寸吗?
公共场合的教育契机
当我们走进公共场合时,往往会看到一些孩子的“过激”行为。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对孩子没有包容心,而是对其家长的教育态度感到失望。在公共交通中,孩子的吵闹、玩闹,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未能及时制止的结局。要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在公共环境下遵守制度,尊重他人。假设家长对此置之不理,那孩子长大后又怎么能够适应社会呢?
用法律约束家长的行为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社会难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规矩和约束。因此,社会也要设置必要的法律来保护公共秩序。比如可以出台一些规定,对于那些屡屡不教导孩子的家长,可以进行处罚。这样一来,不仅能督促家长关于教育的难题,也能让孩子明白,错误是有代价的。面对公共场合的各种不当行为,仅仅依靠大众的包容是远远不够的。
正确引导与真正的爱的教育
最终,作为父母,真正的爱的表现并不是一味包容孩子的过错,而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尊重他人。与其让孩子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有大人的庇护”,不如让他们明白正确的价格观和行为规范。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年纪小,领会能力有限,然而,如果从小不引导,长大后依然会是个无法无天的“巨婴”。
直白点讲,社会要进步,教育也必须走上正轨。家长们应该记住,这个社会不是孩子的“游乐场”,而是需要遵循制度的地方。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觉悟到,“孩子小”并不能成为纵容不当行为的借口,教育是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希望所有的孩子在社会中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希望所有的家长能认真对待自己的教育角色。